据新华社电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宣布,今年1月开始的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在两个多月后取得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1万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记者20日在现场看到,文物考古单位在岷江河道内围堰抽水,将发掘环境从水下变成了陆地。考古人员从陆地向下发掘约5米,露出了长达数百米的坚硬河床,起伏的褐红色河床状似静止的怒涛,文物就散布在波涛凹槽中的鹅卵石和河沙之间,文物堆积层约有2米厚。出水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分封嫔妃的金册、银册,以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银锭、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和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据介绍,仅带铭文银锭上的地名就涉及明代的20余府、州、县。记者现场目击了一段装有数枚银锭的木鞘出水,不少元宝状银锭仍旧反射出贵金属的光芒;各种金银首饰上的花纹依然精致。
据一些地方县志记载,1646年,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在此遭明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当地几百年来传说不断,称有整整1000船金银财宝沉于江底,有一句歌谣说: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然而由于并无正史记录,对于江口沉银是否存在、具体地点在哪儿,之前史学界长期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