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普宁市的一名普通中学教师李财波认为,他在8年前撰写、3年前修改入书的一篇论文,与去年底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原文物》上发表的一篇文章“20%完全相同、内容相似度90%”。而被质疑“剽窃”论文的对象,是一名在读博士生。在这名在读博士否认剽窃后,该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已介入调查核实,并请非广东、福建籍的第三方专家核实,“再召开校学术委员会会议,做最后处理”。
职校教师研究碑刻拓本有得
李财波是普宁市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教师,也是一名文史爱好者。2002年,他还是大二学生,开始投入学校潮学研究院的一项课题工作,为潮汕地区的碑刻做拓本和整理。他和另外两个同学为了这个工作一直忙碌到毕业的2004年。“整理了大约300份碑刻拓本,存档在韩山师范学院。”李财波说,为了这个工作,他跑遍了潮汕大地,几乎用掉了近3年的全部周末和假期。
在这300份拓本中,后期整理时李财波发现有9份碑刻都是记录明代中期以后官府立碑禁止航运的内容。在学校黄挺教授的指导下,李财波独立撰写了《从碑刻看清代中期以后韩江的航运》文章。2009年2月,这篇文章全文刊于《第七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可今年3月19日,他上网搜索自己的名字,竟找到了一篇上网的论文《从出土碑刻看清中晚期韩江流域的行商风险》。
“90%以上的内容出自于我的文章”
看完了文章,李财波生气了。他觉得这篇文章剽窃了自己8年前的论文和3年前出版的文章。
祈××是一名在读博士生,如果顺利的话将在今年获得博士学位。
“部分论文语句、论文篇末注释占全文约20%一字不差的照抄。”李财波说,祈××的论文只是改变了叙述角度和方法,“无论是标题、叙述框架、行文思路和组词造句都是全盘模仿我的文章。”李财波说,对方采用扩句、缩句、化用、照抄个别词的方法,“全文90%以上的内容都出自于我的文章”。
李财波找到了祈××的联系电话。“在3月20日的第一通电话里,他还表示歉意,但随后的联系就强硬了起来,坚决否认剽窃我的文章。”李财波表示,这种态度让他难以忍受。于是,他用了整整20天,把两个人的文章一字一句做了对比,整理了约5万字的《论文句子对比分析情况表》。
当年的9份碑刻拓本,还没有出版,居然也被祈××用在了自己的论文里。“他告诉我是韩山师范学院的一名黄姓老师提供的,我核实过,对方说压根不认识他。”李财波说。
福建师大:拟请第三方专家核实
3月23日,祈××通过电邮告知李财波。“经一位全国知名的明清经济史专家、我学院四位博士生********和一位学报主编的审定,我可以很明确地回复你,我的文章符合学术规范,且并无抄袭你的文章的嫌疑。”他同时称,碑刻及拓本所藏机构都是对外开放的机构,材料属于“公共资源”。
由于他没有清楚说明自己这篇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是如何开题、研究的,同时也没有公开6人审定组的具体名单,所以李财波表示了质疑,他同时称,有些碑刻已经破碎经他拼凑起来整理的,“研究院是对外开放机构,但不代表院内档案全部都是公开的”。
4月18日,校长信箱回复李财波的投诉称,学校办公室已经就此问题进行处理。5月18日,福建师大办公室一位老师通过电邮告知接到投诉信后“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立即启动了调查、核实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使核实工作更加客观、公正……商讨拟请第三方(同行专家)做进一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