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为一门新兴艺术自诞生起迄今为止已有120余年的历史,它经历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再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开始逐步走向世界。世界上第一张电影海报《卢米埃电影》于1895年诞生自法国后,电影海报作为平面设计的一种,展现出了其与其他平面作品所展示的不同的价值。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名片,不仅仅是起到宣传电影的作用,同时也是对于当时设计流派风格的体现。
在平面艺术中,视觉符号的不同运用和搭配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可以是天壤之别。在汉斯出版社《艺术研究快报》期刊中,有论文通过解析美国电影海报的视觉符号和其背后的艺术发展历史,得出任何视觉符号的运用,不仅仅只是感性的色彩变化和理性的结构思考,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潮流的变迁。
在五十到七十年代在电影海报中,往往是以图形引导文字,图形作为海报画面的重点,可以是一副人像、一个场景甚至是一个剪影,其核心思想就是表达电影的主题增加电影的卖点,传递电影的中心思想同时也能留下悬念。这一时期美国的电影海报,大多是以手绘图形的形式,且画面留白居多,即使有男女主角出现的电影海报,也是多由艺术处理过的绘画肖像,极少数是演员在电影中的真实场景还原。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的美国电影海报设计,在纽约平面设计派的影响下,透露出简洁、理性且注重视觉功能和画面平衡的风格。
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美国电影海报设计在经历了纽约平面设计派和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之后,在七十年代末期开始,一股新的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开始对于当时的设计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对于信息量的需求,海报画面的信息得以更加丰富,电影海报所传达给观众的讯息更加完善,这使得海报的商业价值得到了又一次的提升。这也是自经济回温之后,后现代主义在平面设计上的体现。
纵观2000年到2018年的电影海报,以人物肖像为主要视觉形象的电影海报占据了大多数,通过一张电影海报,观众便可以得知电影中不同演员的角色分量。从色彩的运用来看,这个时期的电影海报不再拘泥于大比重的低明度视觉重量低的色彩,而是运用了同电影的美术风格相一致的色彩。在构图上,框架式构图基本不再出现,构图形式多种多样,设计的包容性越来越强,现今的电影海报,往往同电影本身所传递出的美学风格相一致。
在平面艺术中,视觉符号的不同运用和搭配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可以是天壤之别。通过解析美国电影海报的视觉符号和其背后的艺术发展历史,得出任何视觉符号的运用,不仅仅只是感性的色彩变化和理性的结构思考,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潮流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