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我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之路 精选
已有 2013 次阅读 2013-1-28 15:1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十年磨一剑 基金申请
一年一度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指南又发布了。想起自己“十一年内十度申请”,直到2009年才获得第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历程,其中有艰辛、无奈,但更多的是乐趣与收获。
一、艰辛篇
第一次和“基金申请”结缘,我还在读博士,当前博士论文进展过半,********指导我就着博士论文来写申请书,那是1999年的春天,尽管没有中,总体性的评价还算是正面的,只是“嫌”目标太大、内容有些泛,我们都没有怎么失望,毕竟是围绕战略环境评价第一次申请基金;2000年的春节前,我的博士论文基本完稿,再加上1999年陆续有几篇相关文章发表出来,尽管是在“小”杂志上,但毕竟有了些成果积累,当申请基金“不中”的结果出来时,我已经来了上海做博士后。头两次都是以********为负责人来写的,第二次“不中”我甚至有些“坏坏地庆幸”,因为作为博士后,我可以在“下一年”作为负责人来申请了。谁曾想,之后正式开启我“十一年内十度申请”的艰难历程。头两年以********为负责人申请得是面目项目,后面我申请的是青年项目,2007年以后(我35周岁了)又申请面上项目;申请的学科门类也从“地学部”到“管理学部”,到后面又重新回到“地学部”;基金申请的经济负担从最初还需“交上大概500元评审费”到不再用“交钱”。
二、无奈篇
2003年基金申请可能说是我“屡次未中”的申请中“最接近成功但最后仍未成功”的一次,那年的反馈 的“部门”意见是“给予小额资助”,但最终的意见仍然是“不予资助”。2004年,我的基金申请“停摆”了,确实有些“灰心”,这也正是“十一年内十度申请”中“仅有的、没有申请基金的一年”。2005年重整旗鼓,和同事一起从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来申请,颇有些冒险地“玩”起了“AB角”,那年的反馈意见也是“忽而上天堂、忽而下地狱”,“认为好的”评审意见建议两个基金都资助;“认为坏的”甚至建议基金委“封杀”我和同事。2008年的反馈意见中有人“夸”我爱国,说我只看国内文章,不读国际文献,也真的着实被“冤枉”了一番。那时也是无意中听人讲,申请基金只要围绕同一个问题或主题,即便是第一年、第二年不中,第三年差不多都能“拿”到了。而我却“屡败屡战”,实在是“无奈”~
三、收获篇
申请基金“停摆”的2004年,却也是我申请基金之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因为,2004年的秋天很失落,尽管以前都没有“中”,至少还有“希望”,而2004年的那个秋天,连希望也没有了~2005年的那个春天起,就再也没有放弃过。此后,一年接着一年,春天总结一年来的界内所成、自己所学,种下希望的种子,秋天尽管经常没能如愿得中,却同样收获着同行的中肯意见,无论是批判性的、还是建设性的,也收获着“愈挫愈勇”后的自信。2009年的那个秋天,去学校科研处的办事学生助研还没有回到办公室就电话先到,告诉我“春天申请一个项目中了”,过了好一会儿,还意识到“十一年内十度申请”,弱于成就了我“十年磨一剑”。2009年年末我晋升教授,这个基金项目尽管“姗姗来迟”,却也算来得正是时候。
四、乐趣篇
回顾“十一年十度申请”,也充满了乐趣。首先这是我喜爱的领域,当年写博士论文时,师弟师*************************曾“笑”我一看到“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ent(SEA)”甚至“战略“、作为海洋的“SEA”,也眼睛发绿;申请基金中的付出和收获,即使每年秋天收获的附在“不予资助”之后的评审意见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经过2010年的基金申请的“坐壁上观”、2011年再度申请未中之后,2012年申请的另一个基金项目“中”了。如果说,我收获第一个基金项目用了“10年”,而收获第二个基金项目我用了“2年”,我也在进步吗,呵呵~
就在上周三(1月23日),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还打电话向我讨教基金申请的事;还约了一个同事,本周三(1月30日)也讨论一下她的申请书。我想,我能给她们的,除专业知识的建议以外,更多的是申请的经验或教训,更为重要的是给予她们申请的信心。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8156-65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