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服务能力情况,发现问题和探讨对策。研究指出,产科队伍素质整体偏低,产科医生工作量不饱和,产科服务能力不足,可及性差。应通过加强产科后备队伍建设、待产点建设、提供主动服务,加强对口支援,提高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技术水平,将农村孕产妇孕期检查、交通费、产后访视等相关费用列入新农合报销或补助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产科服务可及性和产科服务利用。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7期《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上。
在全省60个民族县中按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选取9个少数民族县开展问卷调查,共调查31个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及197名医护人员,内容涉及机构等级、产科病床编制、分娩量及助产机构医务人员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产科医生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0.87%、中高级职称达39.81%;产科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4.67%、初级及以上职称比例为79.33%,医护比1∶1.46;医院、卫生院年均助产611例和52例;医院、卫生院每位产科医生年均助产127例和31例。
相关链接:
http://me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fy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