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在脚下的条条大道,四通八达;铺设在路面上的沥青,就像穿在身上的缎袍,让人骄傲。在建国5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用昆仑——欢喜岭牌沥青铺设的平安大道经受重型坦克的碾压,获得了鲁班奖。辽河石化公司凭借品牌沥青,破除了国人对“洋沥青”的迷信,让国产沥青挺起了脊梁。
迈出稠油加工第一步
1970年,辽河石化仅有一套50万吨的蒸馏装置生产低标号汽、柴油产品。由于位于炼厂最集中的东北地区,周围大大小小十来家炼化企业强敌环伺,辽河石化一度亏损,面临着即将被关停的危险。在逆境面前,辽河石化人开始探索一条新的稠油加工特色发展之路。
稠油虽然轻质油品产出率低,但蜡含量低,沥青质含量高,是生产高等级道路沥青的良好原料。这也是其他炼化企业不具有的资源特色。
在历时三年的艰苦摸索中,辽河石化科研人员对工艺路线、操作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改生产建筑沥青为道路沥青,实现了特色产品的转型。1995年,辽河石化实现了重交沥青的批量工业化生产。
蒸馏半氧化工艺问世
“说国产沥青不如洋沥青,谁都不服这口气”。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我国道路等基础建设步伐的加快,壳牌、埃索、加德士等国际沥青品牌抢滩中国市场,国产沥青几乎丧失了参与重大项目的资格。为了能生产高质量的道路沥青,辽河石化投入上亿元建成稠油专线管道,并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开发出用于生产重交沥青的蒸馏——半氧化工艺,生产的沥青在全世界200多种重交沥青中名列前茅。
国产高质量沥青显身手
要赢得市场,就要敢于把产品拿到最艰难、档次最高、最难取胜的“风口浪尖 ”上。
1998年,北京建设的东西交通第二条主干线——平安大街上 、中、下三层沥青全部采用昆仑——欢喜岭沥青,为国产沥青争了光。辽河石化趁势攻坚,1999年,昆仑——欢喜岭沥青应用于中南海5.96万平方米的路面铺设。自此,昆仑—欢喜岭沥青名扬天下,开始抢占东北、华北大部分市场。
2002年,应用于丹本高速公路、天津滨海机场、呼和浩特机场高速公路;2003年,应用于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基利枢纽工程、青藏公路;2004年,用于有“神州第一路”之称的当事国内最长的双向八车道高等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
在冬夏温差超过70℃的哈尔滨,在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在地质条件恶劣的四川,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五纵七横”的国道主干线,“昆仑——欢喜岭”沥青正在融入神州“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