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研就是一件越努力越*********的事情,你的付出终会获得回报。今天的经验分享是一战人大经济成功,并且考了430分的学霸,让我们一起看看高分背后的复习规划和学习方法。
2016考研落定,一切如期如愿,不枉如火如荼这大半年。经验贴断断续续写了很久,迟到现在才发。
不过好在也还不晚。最近常跟学弟学*************************聊天,发现似乎根据大家复习的状态,刚过了最初的迷茫期,好容易认清方向埋头苦学了一阵子,却又开始感觉有点焦躁了。所以分享自己复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希望一些学习方法对大家有帮助。或者至少,能让人理理思路。神清气爽一点。
说一下自己的情况,现在是北京某211院校大四学生,报考人大经济学院学硕,一战初试总分430(政治77,英语85,数学143,802经济学综合125),将在9月份入学读研。初试成绩第一,复试发挥也不错,最终的录取成绩仍是第一名。一战成功还是蛮*********的。
决定考研是在2015年3月,4月开始正式进入复习,到12月份初试有8个多月。但由于之间准备期末考试、搬校区、暑假玩耍,有一个半月的时间是荒废的。因此,就现在这个时候(五月中旬)来说,时间是很够用的,但前提是你要立刻找到学习的感觉。(现在高数刚看了点皮毛的同学们心里也不需要太着急,的确要节奏紧一点了,但肯定来得及)
人大经济学院的初试,跟财金啊什么的一样,考政治,英语一,数学三,802。其实那些现在还不确定自己考哪个学校什么专业的孩纸也是正常的,但现在你至少要确定:1.学硕or专硕,2.是否经管类。当你决定考经管类的学硕时,就可以安心的去学数学三了(我是到了暑假才决定考人大经院的,但受本科财经类院校影响,很早就决定了考经济的学硕,因此数学三是逃不掉的,可以趁早学)。
我当时的复习规划大致是,暑假前(4~6月)重点看数学,暑假重心转向专业课,政治10月开始看,英语则自始至终贯穿。
好啦,下面分科讲一下吧,主要是学习规划和一些小建议,还有些学弟学*************************问我比较多的问题。
一、数学
数学要在暑假前学完一遍!数学要在暑假前学完一遍!数学要在暑假前学完一遍!而且这将是你学的最细致最全面的一遍,对于打牢基础很重要,之后你很难有这样一段时间专攻数学这一门课了。我学这一遍用了大概两个半月(4月~6月中),时间分配大致是高数5周,线代2周,概率论3周。数学学习确实举步维艰,但一定挺住,一开始看大半题目都不能独立做出来,但是一定要一点一点看懂答案,能把80%的答案弄懂就很不错了。
我当时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表,根据每章的难度或者页数安排用几天看完一章,例如学高数时小的章节三四天,大的章节六七天。但也千万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囫囵吞枣,注意细节稳扎稳打。对于细致最简单的评判方式就是全书一字一字的看,每一个字都看到。
还是常有同学来抱怨数学太难了根本学不会。数学固然难,但绝不是偏难怪险无法学会的科目,如果你至今仍然是一看书就头痛一点都学不进去,那是还没静下心来钻研。觉得难的话就先保证学习时间吧,每天坐在那里不玩手机的学8小时,坚持一周仍然学不会的话,才有资格说这是无法学会的科目。
这说的有点恐怖,不过我去年四五月份的学习时间确实是保证一周学习50小时(每天6~8小时),而且80%的时间都是学数学的(不用担心,实践证明并没有学疯掉)。其实早上8点前起床的话学习时间基本就可以保证了,周末还能出去嗨皮一下。
复习数学我主要用的全书+真题+模拟卷。有些同学问到要不要看课本,课本我也买了,但并没有详细的看一遍,例题和课后题也没有做。一来因为需要亲自核对课本哪些章节不考好麻烦啊万一拼死拼活却学错了内容(或者学多了。。。)岂不太亏,二来我实在是看不进去课本大段大段的证明和密密麻麻的题目,于是直接全书了。
可以说的是,全书的知识点对于考研是够用的。时间充裕的话学一遍课本肯定有益无害,但把课本放在手边,遇到全书里不够深入的地方(某些定理的证明)就参考一下,也是极好的。
数学用的李YL的那套(全书+分阶+真题+660),多数都在用他的吧。不用担心资料相同最后拉不开距离,人与人看书的质量相差还是很大的。暑假前全书看了一遍,7~9月又看了一遍,配套的练习跟着做,这是系统的学习两遍数学。第二遍要快很多,虽然也是三个月,但多半时间在学专业课。
全书没啥好说的,耐心看,认真看。分阶练习高数部分有几章有些难and偏,做了一遍认真对照答案看过,但第二遍时就是挑了些题目做的。真题是从9月份看完第二遍全书开始做的,5天做一套,一直持续到11月(留了两年的真题,12月初和12月中旬各做了一套),11月开始按答案的顺序把真题拆分开做的,做了一个月。
660是从10月份开始做的,并没有集中做完(集中做太烧脑),而是每天一个小时,做了一个多月。660整体难度稍高于考研,一套考研客观题中大概最多两三道达到660的难度,不过题目灵活有助于扩展思路,当时有整理不少错题。
最后进入11月做的模拟题有6+2和命题人四套卷,6+2感觉跟往年真题难度相仿(跟16年不相仿。。。),四套卷比较难,一套能做三小时,就当长长见识了。
再说一个问题是笔记啊错题啊,这个是要有的,开始我没写,后来又回去整理恶补的。但是!千万重质量别重数量!按个人习惯笔记分两种,一种是看重记的过程,写一遍会在脑海留下深刻印象;还有一种是作为日后复习的资料。前者的话你就随意了,后者的话一定慎重精选内容,记三五本笔记还想着考前翻一翻喝前摇一摇…到时候真的木有时间看啊。
我觉得自己记笔记还是很慎重的(也是因为懒),最后知识点类的内容记了20页吧,错题十多页,还有2页专门写一句一句的易错点,觉得就这样不到一本的笔记考前看不至于负担太重。整理太多笔记后面来不及看,会觉得好多内容没完成而心慌,反而不好。
尤其是第一轮复习的时候,你面临的新知识太多了,千万别每个点都写下来,能背过的就别写了,写那些怎么都记不住的或者容易忽视的地方。sinx~tanx后面会被用烂的想记不住都难就别写了,记着前提x-->0倒是真的。
错题的话现在也不用记吧因为满眼都是不会的题吧,我的错题是做真题开始记的,还有后面的模拟和660上的一些题。当然了,我的意见仅供参考,大家记了这么多年的笔记都有套路…自己适合就好。
二、英语
英语里阅读是关键,阅读答题重在找思路。考研阅读的思路确实…比较独特,大三上学期我刚考过雅思,阅读8.5的基础来做考研题一开始也是错一半。找思路当然最好是通过真题了,我在四五月的时候有买阅读题的书,但也就为了练练手,并未认真分析其思路,其他模拟题思路都和真题有差别,做的不当反而容易被带偏。
我是六月份开始做真题的,一周一套(后来五天一套)剩下的时间逐篇分析,做了近20年的,后面当然还得反复做。但总觉得英语做第二遍时感觉怪怪的,要么答案背过了,要么仍然按照第一次的车辙来,总之效果不佳。
因此,英语真题第一遍非常重要一定认真做!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做自己掌握吧,不过就我学习的感觉而言,五天做一套真题连续做了一个月的时候手感简直不要太好,客观题减分都是个位数的(不排除个别年份题目简单的可能)。
不过你千万别放手一搏从11月开始做真题连做一个月就上考场啊,所以真题。。。还是要反复做+推敲。。。也别忘了留两套考前练手。
考研英语对词汇量有一定要求,我3月份开学开始背单词。其实特别不喜欢这个差事,因此多是上课时间闲着不爱听课时背的,也没有买书因为觉得带在身上太厚重,就是用手机软件每天背两三百个,多的时候似乎也曾设定四五百,每天背的质量不太高,半个多小时就了事。
但是打卡了两百多天,和那些单词天天见,即使再不走心也混得脸熟了,不知不觉竟然把软件里所有与考研的单词书都背完了,还又申请了个因此可以重新背一遍。觉得单词积累确实应该细水长流,贵在坚持。
作文其实是我英语中准备最多的部分,主要是10月11月每周抽一个下午看的。参考书有看,但自己蜜汁自信,没背一篇范文没用一句套话,全是自己DIY的模板和惯用句。可能没那么出彩,但是自己原创,一来不会和别人雷同,二来自己的知识在考场上运用起来会更灵活得当,不会套的生硬。
因此对于英语水平不错的同学呢,鼓励大家整理一些专属自己的模板。不过这个工作有点事倍功半,因为最终大家作文的分数差别没有太大,尤其本来就比较优秀的作文,想再提高分数确实难。
三、专业课
相比其他几所大学经济学综合的命题风格,802着重考察的方向是我比较喜欢的,这也是我最终选择报考人大的原因之一。802包括政经、微观、宏观三部分,各四道大题,其中政经偏重论述,微观偏重计算,宏观一般考察索洛的计算和政策分析类题目。我暑假开始重点复习专业课中微观宏观两门,政经侧重背诵,我是十月份之后才开始的。
先列一下我用到的资料。微观:高鸿业的西经微观分册(★★),尼克尔森的课本及课后习题集(★★★);宏观:高鸿业的西经宏观分册(★),曼昆的课本及课后习题集(★★★);政经:宋涛课本(★),逄锦聚课本(★),知识点总结(★★★),程恩富的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802真题(★★★)。我用的书都是最基本的,但也是最重要的。
其他一些参考书,比如范里安的微观、平新乔的十八讲、方福前的流派和一些把各个学校经济学考研题汇编在一起的习题书,我都没有用。我不知道如果多看那一堆书是否可以多考10分,但个人觉得价值不大,把前面那些书看透更重要些。
七月下旬我用了一周时间看完了高鸿业的微观,由于我本科专业也是经济学,有一定基础,因此看这本书就当作整体回顾一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简单,除了微观可能有分析论述题涉及其中的内容,计算基本不会考到这本书了。
但是这本书对于跨专业的同学而言是不错的入门教材,有助于构建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了解大致分为哪些板块。此外毕竟中国人写的书,大段的文字解释只要你耐心看完就不会觉得太抽象,毕竟一上来就接触歪果仁的几条图线和大长串式子有一定难度。
八月开始学尼克尔森,尼克尔森看了整整一个月,包括记笔记和做课后习题。课后题很重要,其中的计算非常符合802的风格甚至前几年会考到原题,这次做完后面还会再做第二第三第四遍的。
尼克尔森中对不同部分要求掌握的程度不同,有的内容不考或考察方向与课本重点讲解的方向不一致,比如资本市场从没考过,比如一般均衡和不确定性里面的一些内容稍微了解就好,比如公共品不是计算而是论述会考察多一些,而且有些课后题比较偏也不用太在意。
因为不考的内容比较零散这里就不一一说了,就是想提醒大家到时候注意一下,结合真题感受一下命题规律或者多问问学长学*************,不要把精力花费在又难又不考的内容上。
九月开始看曼昆的宏观,也是用了整一个月。除了14章一般不考之外,曼昆的书边边角角都要看,附录、小材料、课后习题都可能成为考题的原型。第一遍看曼昆我是按课本编排顺序来的,但觉得后面再看第二遍时按照不同线索来看更好,比如增长、周期、货币、开放宏观等。宏观我没有看高鸿业,觉得也不需要,只是考前看了下高鸿业关于流派的内容,结果流派也多年不考了。
十月开始背政经了,每天早上背2个小时吧,白天则开始复习第二遍微观和宏观(课后题要做),同时每周做一套802真题的宏微观部分。政经资本主义主要看的宋涛,社会主义是逄锦聚,但课本我就只大致看了几天,觉得背起来东一条西一条的很不方便,有在网上搜一些整理好的资料,感觉照着知识点或整理好的题目背效果会好很多。
政经当然要理解着背抓住要点,每天背几页,我大概用了一个半月背完第一遍,其中要经常回顾前面的,然后再滚动着背,一直到考前…对于一个理科生而言这个过程确实灰常痛苦,但也没有办法对吧…
近几年政经常考计算题,觉得那些题如果不准备很难做出来,就看了程恩富的那本书,只看每章后面的三两道计算,抽一天就可以看完整理完,考前再复习一下,考到类似题型就没大有问题了。
其实我的专业课相比其他同学开始的有点晚,导致8月~10月每天平均12小时的学习时间,虽然最终来得及,但当时整个人有点着急。如果可以,觉得还是比我的时间(学宏观微观的时间)提前半个月更好一些,我背政经的时间还挺早的,因为担心后面既背政经又背政治忙不过来。
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形成知识体系很重要。此外经济学常用到图形,一定要培养自己用图形解释现实的能力,也要会把图形表现的经济学原理用通俗的话讲出来。
四、政治
其实对于政治我没什么发言权,很不愿意看怎么也看不进一直拖到十月份才开始结果着急的不得了。10月11月就是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一些考研机构的资料,然后做1000题,1000题做了两三遍吧,真题的选择做了两遍,没有刻意去背但反复的看选择题就记得差不多了。
大题是真的只背了20天20题(挑着背)和肖四(全背),肖八也做了不过大题只是整理了要点。但是觉得吧:1.政治确实不需要太早看,9月中旬甚至10月开始都还好。2.选择题很重要。
五、其他一些问题
1.暑假前数学很重要,暑假后专业课很重要,考前政治很重要,英语坚持很重要。那些觉得暑假前数学看不完的同学也不要太惊恐,看我的时间安排就可以发现六月中旬到七月底其实没干多少事,这段时间也可以用来看数学呀。这样,如果7月把数学第一遍和高鸿业微观看完,进度也是很好的。
2.强调一下,对于所有科目的真题,都很珍贵,第一遍拿来整套计时练习最好(英语第一遍我没写作文,政治只做的选择)。但做一遍肯定是不够的,第二遍可以拆开分部分做。比如数学真题整理的答案是分章节的,我在11月份又按照答案编纂的顺序做了一遍真题。802也可以按科目做,或者宏微观中重复考到的知识点不同年份联系起来看。
3.关于备考,有条件的话还是泡图书馆吧。由于觉得夏天热and学校条件艰苦,我多数时间是在家复习的,从7月份在家呆到11月中旬才回学校。在家平均每天12小时的学习时间觉得自己自控力很强了,但确实回到学校才发现在学校确实状态更好效率更高,图书馆10小时要比在家12小时学的更好。
而且在学校可以有一起考研的小伙伴,找个研友还是不错的。大家不要太吝啬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此外心情波动时聊聊天互相鼓励一下也蛮好的。回学校后我跟两个小盆友一起学习,最终我们都以390+的成绩进入了人大经院的理想专业(没有被院内调剂)。
学习的状态很重要。心无旁骛的做一件事的感觉很好。后面真的所有心思都给了考研,看到生活里一点小事都会套用个经济学原理来分析,走在路上脑子里会默念一个政治题。一步一脚印的走到最后,心里会特别踏实,没进考场你就可以感觉到结果不会太差。
写了这么多自己都嫌弃自己啰嗦,但真的是苦口婆心,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经历过方知不易,考研的小伙伴们都加油,你们棒棒哒,希望大家都如愿以偿~
原文链接:考研论坛
转载请标明出处和原作者,想要沟通交流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去原文回帖哦~
(我是实习小编夏至: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www.SciFa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