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一部手机、一款APP软件,由基层医院的医生发起申请,就能实现与省城大医院专家远程会诊——从2016年开始,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尝试建立了“新湘雅移动医疗平台”(即“共享名医”),上线临床医技科室53个、医生500余名,连接广西、贵州、等多省(自治区)的市县医院及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余家。
“共享名医”、分享资源,这究竟是灵光一闪的浪漫想象,还是可贴地而行的制度设计?从实践看,答案是后者。可佐证的一个案例是,位于湖南西南边陲的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骨科医生遇到一疑难病例,求助“共享名医”,省城医生在与其联动中,给出会诊结论,在当地医院生成完整的会诊报告单,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对所有医联体联盟医院开展会诊、查房、病例讨论等医疗服务。”有专家如此介绍“共享名医”的种种妙处。这一制度安排让人想到了国家力推的医联体建设,通过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破解群众看病之痛。
群众看病之痛在哪里?非一言所能概述。但从一些现象能窥见一斑,比如乡镇医院“吃不饱”,县级医院“吃不了”,省城医院“吃撑了”……无须责怪一些基层患者迷信大医院、名医生,他们对名医崇拜源自朴素心理,同时也确实有一些疑难杂症远非基层医院所能治疗。
在家门口的基层医院就能享受到名医会诊的待遇,花较少成本解决看病难题,“共享名医”的确值得点赞。“共享名医”,实为分享,让基层医院分享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让基层患者分享到高水平的诊疗医术,特别对那些地区差异大、基层资源稀缺的地方来说,更是有雪中送炭之效。简言之,在国家致力于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和诊疗资源下沉的时代背景中,“共享名医”的应运而生,可有效化解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强化公众对医改的信任与好感。
如果说“共享名医”的面世,堪称医联体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那么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新技术不断出现的今天,提升公众的就医品质,既需要国家拿出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地多一些改革探索,多一些奇妙创意,也多一些以病人为中心的行动自觉。
医术可分享,医德也可“共享”吗?有了新技术平台,并不等于基层医院和患者就能高枕无忧,省城医生是否有问必答、不厌其烦?能否做到像对待自己的病人那样对待远方的病人?这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命题。
老百姓的痛点,就是改革的**************点;老百姓的迫切需求和期待,就是政府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共享名医”让基层看病更简单,让患者更有尊严,也让省城医生多了案例。通过继续深化改革,调动大医院名医“下沉”的积极性,消除制度性障碍,实现多方共赢,这正是新医改的题中应有之义。愚愚学园
www.SciFan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