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荣誉元老
UID: 78539
精华: 0
发帖: 47180
威望: 110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5123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2436(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02
最后登录: 2012-12-01
楼主  发表于: 2011-08-23 20:27

 氟材料专利申请日美占六成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氟硅产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材料制备与应用等方向取得突破,这从专利申请数量的变化即可反映出来。不过,我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尚有明显差别,尤其是企业在专利保护意识方面的反差巨大。”8月19~21日,在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九届高功能氟硅材料技术研讨会上,北京东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刘瑜冬博士提供了一组比较结果。


  根据该公司对1985年~2011年公开的中国专利检索分析结果,1995年之前,国内氟硅新材料产业的专利申请量很少;1995年~2000年的申请量有一定提升,但增速较为平稳;2000年之后的申请量则迅速提升,连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不过,从专利申请人国别来看,美国申请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日本和德国紧随其后,保持较高水平。


  刘瑜冬认为,这一检索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氟硅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专利保护现状。在氟材料领域,杜邦、大金、3M、旭硝子等美日企业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占到总量的60%左右,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东岳神舟新材料公司等占有一定的份额。仅美国杜邦公司一家在氟材料加工、应用方面申请的专利量就占到总数的20%以上。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差距与知识产权意识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就硅材料领域而言,陶氏、瓦克、信越化学、罗地亚、通用电气等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超过总量的75%,仅美国陶氏公司在硅材料技术方面的专利量即超过总数的20%,国内仅中科院化学所、浙江大学占有一定的比例,硅材料企业在这方面的差距巨大。


  刘瑜冬指出,从专利的技术领域分类上分析,使用硅材料制作黏合剂方面的专利申请量不大,有望成为硅材料下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


  “为了使化工新材料企业掌握一批核心专利,并利用专利技术的垄断性实现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产业界必须尽早进行知识产权战略的规划与布局。”刘瑜冬强调,氟硅新材料企业首先要增强专利保护意识,建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体系,通过高效、完善、有序的专利战略规划与管理,为自身及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理化工程招聘版主若干,待遇丰厚,详见
http://www.scifans.net/read-htm-tid-482611.html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