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30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发出了人造血小板,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先进材料》杂志上。
血小板是大量存在于血液中的无核盘状小细胞,可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直径在2微米至4微米之间,比红细胞小得多,在正常血液中具有较稳定的数量。
科研人员表示,在进一步优化和进行详尽测试之前,人造血小板可被应用于多个生物医学领域。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开发一个同等大小的粒子,并使其具备天然血小板所拥有的关键结构特性。
为了模拟天然血小板的大小、形状及其表面功能,聚合物粒子可谓是十分合适的备选。然而,聚合物粒子却比血小板要坚硬得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采用了聚合物“模板”。
这一核心位于多层蛋白质和聚合电解质之上,可通过沉积、分层、交联创建出稳定的人造类血小板粒子。随后,坚硬的聚合物核心将溶解并赋予粒子所需要的弹性或柔韧性,粒子也将被涂抹上在活化的天然血小板或受损的血管表面发现的蛋白质。
科学家称,这种人造血小板不仅可能执行典型的天然血小板功能,同时也可能应用于携带显像剂以确认受损的血管或传送药物来实现血栓的溶解。他们表示,这一进展对于仿生材料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材料合成用于解决医学难题的良好例证,通过利用其在血小板生物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制成的人造血小板可结合独特的物理和生物属性模拟天然血小板,这对于因战争和手术等情况造成的创伤具有深远的影响。此前,圣芭芭拉分校的科研人员也曾成功合成出红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