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课题组在双负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影响因子10.88):Zhi-cheng Shi, Run-hua Fan*, Zi-dong Zhang, Lei Qian*, Meng Gao, Mo Zhang, Li-tuo Zheng, Xi-hua Zhang, Long-wei Yin. Random composites of nickel networks supported by porous alumina toward double negative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2012, 24, 2349–2352。
从2006年开始,山东大学范润华等人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工程材料的双负性探索。由于可供借鉴的资料很少,他们设计了多种材料体系,尝试了多种制备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制备双负材料的方法,即利用液相法在多孔陶瓷中负载金属网络。这种方法可以比较方便地对材料微观结构进行控制,从而使材料在微波段的性能可调。2010年初,取得了可喜的实验结果。随后,他们完善实验,对结果反复比较、重复,并建立等效电路、有效介质等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2012年春节前夕,研究结果投稿给《先进材料》。审稿人给予较高评价:工程材料的双负性很新颖,作者开展了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研究富有特色,开辟了探索双负材料的新途径。
双负材料是指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为负数的材料,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称作左手材料、负折射介质。一般认为,只有周期性阵列谐振单元构造的超材料(metamaterials)才具有上述双负性质,天然物质和工程材料不太可能具有双负性。具有双负性质的工程材料,一方面可丰富双负材料的内涵,具有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在通讯、隐身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这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2061, 5117213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518)和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杰出青年培育项目(IIFSDU-2010JQ002)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