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中药两年八上问题榜:农药残留屡遭曝光
2013年09月07日 01:20 中国经营报 微博 我有话说(914人参与)
张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日,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MHRA)在官网上发布警告,称同仁堂(22.25, 0.01, 0.04%)等网上销售的中药含有有害毒素,包括铅、水银以及砷。而这已经是同仁堂药品两年内八次上“问题榜”。
作为中药企业的领头羊,同仁堂并非独占问题榜。此前6月底,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以下简称“绿色和平”)发布的《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称,包括同仁堂、胡庆余堂、云南白药(106.99, 3.59, 3.47%)、天士力(42.19, 0.74, 1.79%)、特安呐等在内的九大药企的65个中药材样品中,多达48个样品含有农药残留,比例超过七成,样品多涵盖消费者日常食用的中药材品种。
近期中药企业屡因药品安全问题遭曝光,让中医药企业感到阵阵寒意,多位中医药企业人士甚至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重金属农残最近已经成为业内“谈虎色变”的敏感词。
中药污染阴影
对中药广受污染的严厉指责来自绿色和平,其针对中药的现状发布了报告《药中药——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
据本报记者了解,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期间,绿色和平在包括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美国、意大利、英国在内的七个国家购买了菊花、枸杞、金银花等七种常用中药材样品。在抽检的36个样品中,35个样品被检测出农药残留,其中32个样品检测出3种以上农药残留。另外,接近一半的样品上检测出了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剧毒高毒的农药。26个样品中一项或多项农药残留都超过了欧盟最大残留的规定。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告诉本报记者,自上述报告公布两个多月以来,同仁堂等中药企业并未就报告里的具体质疑进行答复。
8月22日,同仁堂在其官方网站上的回复仅针对近日英国方面的警告进行了回复。同仁堂称,“经初步了解核实,我公司没有在英国和瑞典注册过牛黄解毒片,也没有向英国和瑞典出口销售过牛黄解毒片。”而针对绿色和平调查报告中所说的,同仁堂的药品在国内也被检测出农残含量严重超标的质疑,也未予以声明。
官方的回复则更像是打太极拳。8月27日召开的“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新闻通气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王炼针对关于云南白药、同仁堂等中药被检出农残、重金属超标等争议的问题表示,“所有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严格审批上市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都是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而且是得到有效监管的。”
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总经理刘汉军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在中药材的采购过程中,国家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每一款中成药都涉及至少几种甚至几十种中药材的原料,企业很难查出到底是哪一种药材农残超标。因此针对农残质疑,即便是同仁堂这样的龙头老大也很难自证清白。
云南中药企业总经理吴明(化名)告诉本报记者,有相当一批中药企业认为同仁堂近两年来屡屡被曝光,疑与有组织做空中药有关,毕竟同仁堂是中药企业的标杆,其中药材的来源肯定是所有中药企业中最为规范的。不过该总经理也坦陈中药的成分过于复杂,如果检测到中药制成品中有重金属农残残留,很难测定来自于哪种药材,这使得我国的中药材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检测标准缺失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的中药材流通环节和种植环节都缺乏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这两项的检测,这种不确定性为中药企业药品质量的安全埋下了伏笔。
吴明告诉记者,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重金属绝大部分是中药成品中所必含的成分,而农药残留则是必须得清除的成分。中药企业并非不知道农药残留的危害,然而通常情况下,中药生产的工艺流程可以将这些农药残留进行清除。
吴明认为,中药材从原料到制成品,要经过淘洗、晾晒、泡制、高温灭菌等环节,大多数农药是挥发性的,在药用植物成为药材前期就已经挥发掉大部分,再经过上述流程的“洗礼”,农药残留基本上就少之甚少了。如果哪些企业的制成品还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那一定是生产工艺不过关,或者偷工减料了。“所以我很难相信同仁堂的药品会农残超标。”
不过,完全去除农药残留或许只能存在于理论阶段。现实情况是,中药材品种多,每种药材都有特定的病虫害,少则五六种,多则十几种、几十种,为避免出现减产、绝收事件,减少经济损失,药农多选择使用化学农药。
“不少药农对农药的选择标准,一是有效,二是价钱便宜,很少考虑农药毒性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栽培中心植物保护研究室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这样乱施滥用化学农药的后果是药材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加剧,既影响药材质量,也污染了药材产区的土壤。
刘汉军告诉记者,“事实上大多数企业也缺少检测农药残留的动力,因为国家药典标准基本上是对药品有效成分的检测,比如说某一种药有五味有效成分,那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主要针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检测,而农残检测既没有标准,也没有这个习惯。”
由于没有具体的国家标准,《中国药典》几乎成为了中药领域唯一可参考的标准。然而即使5年一变的《中国药典》仍然对农药残留的标准规定少之又少。
我国最近的第2010版《中国药典》中虽然规定了9种有机氯和12种有机磷类的检测方法,还规定了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然而在标准方面仅规定了甘草和黄芪两种药物的六六六、滴滴涕、五氯硝基苯的标准,其他中药材尚未涉及。
相比之下,美国药典需要检测农药残留的药材种类不仅包括甘草和黄芪,还有其他一共19种药材,在检测的药材种类上,也远超过了我国的药典。
由于药材农药残留标准的科学研究普遍落后,加上监管失灵,加工流程和市场流通监管的双重失灵,加剧了药材的安全危机。
GAP药材基地成摆设
此前,GAP体系被认为是从源头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据记者了解,这些具有“样本工程”意义的GAP中药材基地,虽有了自身的标准却也难以得到执行,这为中药污染埋下了隐患。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GAP基地管理严格,产品成本较高,因此其产出的中草药大多数为企业自用,生产高品质的中药或饮片。国内目前只有少部分药材来自于GAP基地。如山药,全国GAP基地的产量只有几百吨,而总需求量却为1万吨。
国家药监总局至今共批准了21批、99个GAP认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如同仁堂在浙江淳安的山茱萸基地、山西陵川的党参基地,云南白药在云南文山的三七基地等。
不过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大型企业的生产基地虽然拥有GAP认证,然而由于过高的管理成本,使得很多企业最终采用了企业加农户的方式种植生产。
根据报告,检出的甲拌磷、甲胺磷、克百威、氟虫腈、涕灭威、灭线磷六种农药均为农业部明令禁止在中草药上使用的农药品种,甲胺磷更是完全禁止使用。
2002年6月5日,农业部发出禁令,禁止甲胺磷等19种高毒农药用于蔬菜、果树、茶叶和中草药材上。2009年农业部再次重申禁令,并将甲胺磷直接列为明令禁止的农药,即不得用于任何作物。
对于同仁堂的药品中为何会检测出高毒农药,刘汉军分析说,“同仁堂的很多种药都需要几十种药材炮制而成,同仁堂的GAP基地最多只能生产出几种主要药效成分的药材,其他的配药药材还需要从中药材饮片公司购买,由于流通环节并无农残检测这一过程,同仁堂也难免会买到农残含量超标的药材。”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GAP基地即便是完全能够合规种植,但是由于很多药品需要大量的配药,制成的中药也很难杜绝农药残留。“因此如果不能将散户种植和GAP基地进行同等规范,那么企业花巨资投入的有限的GAP基地,只能成为无效的投资,中药也就难以完全摆脱‘污染’的阴影。”
记者多次致电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并对集团公司和同仁堂上市公司发去了关于药材农残超标的采访提纲,然而截至发稿前同仁堂集团公司及上市公司均未对本报记者的提问做出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