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公布,我国抗生素的样本医院市场结束了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首次出现下滑,抗生素市场萎缩率近10%。但2011年“狼”并没有来,该办法在2012年8月31日才正式实施,2012抗生素市场进一步小幅萎缩3%,令人费解的是2013年开始,抗生素市场开始恢复增长,2015年的销售总额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达185亿元,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8%。不论是样本医院市场还是整个药品终端市场,抗生素都是我国的第一大门类,2015年抗生素终端市场高达1861亿人民币[1],占整个药品终端市场的13.51%。不仅如此,2015年抗生素终端市场增速为8.6%,高于行业的7.6%[2]水平。
过去的十年里,样本医院抗菌药销售总额从85亿人民币增加到185亿人民币,市场格局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率的高速增长,拉动“特殊使用”类抗生素整体从2006年的8.62%增长至17.23%;喹诺酮类使用率有所下降,从2006年的15.09%降至的9.36%;尽管市场占有率小幅下降,头孢类仍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抗生素。
头孢类
头孢类抗菌素一直是我国使用率最高的一类抗生素,2010年市场达历史极值,随着2011年“限抗令”的提出略有下降,近五年来一直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根据中国药学会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2015年样本医院采购数据,采购量前十的全身性抗感染药中有三个产品属于头孢类(详见附表一),而且这些产品中,仅头孢硫脒出现了下滑。2015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放大后的市场可高达800亿元人民币。
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是第二大门类的抗生素,2015年青霉素类产品的样本医院销售总额约20亿人民币,但相比头孢类,青霉素类口服产品众多,在基层医院、县级医院和药店终端的销量更大,整个终端市场超过300亿人民币,其中哌拉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三个产品销售总额就达150亿人民币。
喹诺酮类
在过去的十年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市场并没有显著性增长,很多产品已经淘汰或者濒临淘汰,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产品是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莫西沙星是近年来我国增长最快的抗生素之一,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59%;左氧氟沙星从诞生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但左氧氟沙星一直是国内最受青睐的抗生素之一,左氧氟沙星有着700余个批文,40余个原料生产厂家,多种剂型在临床上同时使用,样本医院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4.9亿增至8.9亿,其中滴眼液将会是最有潜力的剂型。
“特殊使用”类
“特殊使用”类是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中的最高一级,这类产品需要主任级医师才能开具处方,治疗对象是严重感染的患者。这一类产品在基层医院使用的概率极低,真实的市场数据与样本医院数据比较接近。“特殊使用”类是抗菌药是十年里唯一保持高速增长的一类抗生素,十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5.88%,2015年全身用抗感染药品采购额排名前10名的药品中就有两个产品属于这一类,而且两个产品都保持着高速增长。
我国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根据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数据,2013年我国消费了16.2万吨抗生素,其中48%为人用。按此计算,中国人均抗生素消耗量是60g/年,是欧美发达国家的5-8倍。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发达国家仅为22%~25%。面对严峻的抗生素滥用情况,国家的“限抗令”必定会坚定不移地执行。部分省市已下达命令要求除儿童医院以外的二级以上医院门诊全面禁止输液,号称史上最严的“限抗令”已经来临,抗生素的整体市场必定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然而严格的“限抗令”下并非没有商机,“特殊使用”类就是最好的投资对象。其一,“特殊使用”类抗生素的使用对象是重症患者,是救命药,受“限抗令”的影响较小;其二,“特殊使用”类抗生素往往走“高端”路线,不需要“以价换量”;其三,这一类产品外企占有大部分市场,有本土企业挑战的空间;其四,'特殊使用'的抗生素在过去的十年里持续超高速增长,说明市场远没有达到饱和;其五,这一类产品短期内不会被淘汰,尽管FDA拿出了各种鼓励性措施,但仍激不起国际制药巨头们对抗生素的研发热情。总之,多年来,抗生素一直是我国医院用药的第一大门类,抗生素市场在“限抗令”的重压之下会有什么样的未来,还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