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权威发声,倡导理性看待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来源:北京生命科学论坛 2016年3月26日,北京生命科学论坛第三十六次会议——转基因科技创新与
科学传播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奥运村科技园区召开。会议由中科院北京生命
科学研究院、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联合
主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
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协办。围绕转基因科技创新、安全管理
和科学传播三个议题,多位专家给出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来自农业部和中科院的
多位领导、全国各地的科研工作者、企业界人士和媒体代表等三百多人参加了此
次研讨会。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民众对转基因技术缺乏足够了解,使得人们对转基因产品
的安全性产生了强烈质疑。更好地普及转基因知识,使公众能更理性地对待转基
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北京大学许智宏院士、中科院
水生生物所/北京大学朱作言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建民院士、北京大学黄季
焜教授、孟山都中国高勇博士、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章旺根博士介绍了转基因
技术的基础知识、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和鱼类育种中的研发概况及其对农业生产
力的影响、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 专家们指出,转基因生物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最重要领域之一,已给
全球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实证研究表明,转基因棉花的商业化已经在提
高我国棉花单产、减低农药和劳动力的投入、促进棉花增收、减少农民农药中毒
现象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研发也已
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例如在1984年培育出世界首批转基因鱼,但是这些优
秀的工作却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发展包括转基因在内的分
子育种技术是创新驱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建议国家加大转基
因技术研发,加快农业转基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为了使公众了解我国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管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张宪法副
处长和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教授介绍了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体系。他们
指出,参照WTO、CAC、FAO等国际组织标准,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评价文
件和标准,建立了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制度。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
主要从营养、毒理、过敏、非期望效应四个方向进行分析,遵循6个安全性评价
原则。已经建立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制度和标示制度,将推进转基因生物产
业化并走出国门。 为了消除公众对转基因的误解,还需要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进行长期有效的
科学传播。中国人民大学涂光晋教授介绍了转基因科学传播的技巧;中科院植物
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员通过众多实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线上线下资源,
多方式、多途径加大对转基因的科普宣传工作。北京理工大学胡瑞法教授研究了
有关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的科学证据。胡教授通过对美国Web of Science数据平
台的全部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SCI论文的检索,在所发表的9333篇全部转基因生
物安全论文中,90%以上的论文证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与传统非转基因作物间
的差异不显著;而对于所有得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结论的论文的追踪研究发现,
其研究结论均被证明是在错误的研究材料或方法条件下得出的。国内流行的有关
转基因不安全观点,均为一些非专业人士歪曲事实与专业理论的“科学”发现、
杜撰的谣言和对相关科学报告的刻意篡改。 经过热烈的讨论,与会人员围绕中心议题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参会代表
大多认为依托不同平台加强转基因科普宣传势在必行,我国应当不失时机地掌握
历史机遇,顺应世界生物技术作物产业化及粮食安全发展态势,借鉴国外转基因
生物安全管理和商业化种植经验,使得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迈进新的发
展时期,造福于全国和全世界人民。 北京生命科学论坛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组织的高级学术论坛,
以倡导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以促进跨单位合作为目的,通过学术交流达到提升
科研水平的目标。论坛选择与生命科学有关的交叉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作为论坛
主题,探讨学科前沿、展望发展趋势、分析新的学科生长点。目前北京生命科学
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十五期,围绕转基因专题也已在2009年和2012年分别召开
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普及转基因科技创新、安全管理和科学传播具
有重要意义。 (XYS20160402)(SciFan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