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肠病简称IBD,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炎性肠病患者会表现为反复的腹痛、腹泻、粘液血便,甚至出现各种全身并发症如视物模糊、关节疼痛、皮疹等。本病经治疗可好转,也可自行缓解。但多数患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部分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需要手术治疗。
炎性肠病只出现在过去150年里,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人类新病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每百万人中大约200-300人。亚洲成为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增加最快的地区,近几十年来新发病例开始飙升。炎性肠病的具体病因仍不清楚,发生和人类现代化和城市化密切相关。影响这种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很多,其中包括遗传因素、过度追求清洁和肠道蠕虫的丢失。
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胃肠病病房,Siew Ng和同事们正在经历炎性肠病快速增加的过程。七年前,Ng遇到的肠道病患主要是肠道结核等传染病,今天病房内几乎被炎症性肠病占满。Ng是亚洲和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新发病例调查项目负责人,根据她掌握的数据,亚洲炎症性肠病正在呈现爆炸性增长。1985年,香港每百万人炎症性肠病只有1例,2014年已经超过30例。
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每百万人口大约200- 300例。1800年代中期,英国首次报道了炎症性肠病。这种疾病曾经被认为是一种欧洲人特有的疾病,后来逐渐出现在世界各地,学术界现在公认这种疾病没有人种差异。麻省总医院流行病学家Ashwin Ananthakrishnan说,炎症性肠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疾病。中国和印度的患者数可能已经超过北美。
持续激增的患者给学者们提供了研究机遇。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和银屑病一样,炎症性肠病发病率上升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但导致炎症性肠病的环境因素并不清楚。涌向城市的人们有更好的医疗和卫生条件,但也更容易呼吸质量更差的城市污染空气、更容易久坐不动更少的室外活动时间、饮食富含饱和脂肪等。研究表明,上述这些因素与炎症性肠病有关,但是很难确定启动因素。Ng说寻找炎症性肠病发病原因的黄金时间在下一个十年内。
研究发现,与炎症性肠病有关的基因变异有200多个。第一个基因相关性研究比较了欧洲、东亚、印度和伊朗人存在38个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其中25个变异和如多发性硬化和肥胖等疾病有关,但是炎症性肠病在亚洲的爆发肯定不是新出现的基因突变,基因变异发生的时间尺度远远超过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增加过程。这当然不意味着遗传因素不影响这一疾病的发生。基因变异可能是易感因素,而环境因素是诱发因素。在亚洲,印度北部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每年每百万人大约新增6例。印度血统居民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是马来西亚土著的6倍,是华人的3倍。这说明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遗传因素会发挥作用。
同样的基因变异对不同的人种有不同的影响。例如白种人自噬基因ATG16L1变异克罗恩病高发,但是对亚洲人没有影响。欧洲人NOD2基因也是高风险变异,但是亚洲人群没有这种关联。更重要的是,遗传因素的关联度也存在人群之间的差异。亚洲患者只有3%有这种疾病家族史,西方人则高达15%。
肠道菌群可能是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庆熙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Jae Hee Cheon从事炎症性肠病的遗传和微生物因素研究。他研究了韩国人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以及遗传和微生物因素。在某些亚洲国家研究炎症性肠病存在困难,部分原因是这种疾病仍然相对少见。如马来西亚全国只有2000-3000患者,需要成千上万患者参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就无法开展。
有遗传倾向的儿童如何预防炎症性肠病是非常难回答的问题。目前唯一是给一些安慰性建议,如避免被动吸烟、减少抗生素暴露、避免给孩子们容易引起消化道反应的阿司匹林类药物等。研究表明这些只是风险因素,而不是干预措施。最终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必须弄清楚疾病发生的根源。
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大型研究发现,这里的南亚每年每百万人口大约70例新病例,远远低于长期居民240例的年增长率。比较奇怪的是,其中新中儿童和长期居民的发病率非常接近,但是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病率明显下降,这说明新的环境因素对特定的基因变异能增加炎症性肠病的风险。研究人员怀疑,环境中影响炎症性肠病最有可能的因素是肠道细菌。肠道细菌在生命早期受到环境影响力更大,完整免疫系统的形成需要肠道细菌发展。2015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表明,炎症、抗生素暴露和独立变化的饮食改变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与克罗恩氏的发病率有关。
Ananthakrishnan等对几十年10万美国妇女病史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女性每天吃24克水果和蔬菜等高纤维素食物,克罗恩病发病率减少40%。其他研究也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存在类似的趋势。高纤维摄入量也已被证明能够防止炎症性肠病复发。动物模型研究结果也支持纤维减少炎性疾病造成的损害。总之,西方饮食中缺乏高纤维饮食可能是造成炎症性肠病上升的部分原因。
西方人群克罗恩病的一个最强危险因素是吸烟。调查数据发现,抗生素的使用虽然在,但是能预防亚洲人群炎症性肠病。
Ng和她的合作者准备利用亚洲发病率快速增加的黄金机会确定该疾病的诱发因素。她正计划比较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人口这种疾病的差异。针对中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低的地区如浙江象山县和成都居民的调查,可能有助于揭示遗传和环境因素。Ng说,每一天,我去上班,我看到新病例,我就会问我的同事,为什么这种疾病从空而降,它们到底来自哪里?现在是找出原因的最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