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博士生
UID: 63244
精华: 0
发帖: 2247
威望: 2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6025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12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06
最后登录: 2017-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07-08 12:21

 孙云晓: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一个好教师的最大魅力在哪里呢?不仅仅在于知识渊博,也不仅仅在于品德高尚,而在于引导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
  春节回家乡青岛探望父母期间,我有幸与老同学聚会,不由得感慨万千。掐指算来,我们是1969年至1971年期间的初中同学,在那个荒唐而蹉跎的岁月里,几乎学不到什么知识,也许只留下了同窗的友谊。
  多少年来,有一位名叫张良的男生,一直在我脑子里浮现,令我时时思索。
  我们是1969年秋天进入青岛16中学初一年级的。我之所以忘不了张良,是他有个特殊的爱好,就是经常摆弄一些医疗器具,并敢给同学针灸。当时,我们都是班委(那时模仿军队建制,一个班算一个排,我们也叫排委),可张良总开小差,痴迷于他的医生梦。不过,后来他真的进了医学院,真的成了一位名医,并成为青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也是青岛政协委员中有些影响的人物。就连他的妻子也是医生,是我们班里极少的同学夫妻。这位女生的家庭似乎也有从医的背景,不知道这是否是他们敢在那个年代恋爱的动力之一。
  从张良同学的人生经历,我深信一句古语,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所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并不是因为选择了从医的道路,而是做了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由此我想到,一个好教师的最大魅力在哪里呢?不仅仅在于知识渊博,也不仅仅在于品德高尚,而在于引导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
  我深感忧虑的一个难题,就是有太多的学生厌学。我们在1998年的全国中小学生学习状况调研中发现,因为喜欢读书而上学的小学生仅占8.4%,初中生10.7%,高中生仅有4.3%。可以说,至少有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为什么我把学生厌学视为第一难题呢?因为厌学与爱学几乎就是一个分水岭,这不光是人成才与否的分水岭,也是人生幸福与否乃至人格健康与否的分水岭。
  
  关于我的这一推断,在李彩娜博士主持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2001年至2005年,我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即“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考虑到要探索习惯与人格的关系,必须有心理学专家的深度介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在邹泓教授的领导下,由一批儿童心理学博士生分别主持六项子课题的实验,为期一年。李彩娜博士负责的是“小学生学业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协助她的还有何姗姗、王瑞敏、陈丽等心理学硕士,以及参与实验的北京育才学校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李彩娜博士主持的研究研究最有价值的是发现了学习行为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并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了珍贵的培养建议:
  1.澄清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积极、主动。
  2.培养计划学习的意识,掌握时间管理的奥妙——计划、高效。
  3.实施学习指导,确立策略学习的意识——策略、灵活。
  4.注意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即培养学生对自己能否胜任学习活动的自信程度。
  5.对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因材施教,注重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要有系统的规划。
  6. 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干预活动是必要的,但应以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为切入点,并由此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的变化,最终引起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效能感的转变。为此,目标应注重学生个体性的发挥和教师的创造性。
  
  每一个教师和父母都需要牢牢记住,学习兴趣永远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力。所谓学习兴趣就是指力求认识和获得某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伴有预约情感的心理倾向,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集中体现。
  通俗一点说,真正的学习兴趣就是一听说要学习新东西了,心里便痒痒的,有一股按捺不住的劲儿。对于有学习兴趣的人来说,走向知识就是走向快乐,走向成功,挑战与幸福同在。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