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81347
精华: 0
发帖: 3397
威望: 1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1388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08
最后登录: 2021-07-16
楼主  发表于: 2018-08-21 10:52

 黄安《屠呦呦搅乱院士大选?——写在两院院士增选前夜》

屠呦呦搅乱院士大选?
  ——写在两院院士增选前夜   作者:黄安   每两年的10月,以往的中国科学界的大事应该是两院院士增选的最后结果。   2015年,一位中国女药学科学家屠呦呦的出现,让院士增选成为次要的媒体
报道,实际上是搅乱两院院士的增选,乃至是对整个“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
法和程序”的质疑。   缘由是屠呦呦多次无法被增选为科学院院士,却成为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第一
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已经有很多媒体借此次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质疑院士增选,但10月底的院
士选举不会因为此闭幕,可以预见的是,院士的增选依然如旧,院士的称号依然
吸引众多人士。   某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以下简称某候选),被认为是中药资源学的继承人,
候选5次院士,很多人认为屠呦呦的获奖可能会对其产生正面的影响。   亦有资深院士强烈反对,认为某候选根本是利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
司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职务优势,将集体荣誉纳为己有,这可能是
其候选多次无法成功的主要原因。   某候选的支持者认为,屠呦呦的获奖说明了中医药的伟大胜利,应该也必须
继续扶持中医药的发展,有更多中医药领域的院士。   某候选的反对者认为,屠呦呦的研究根本不是中医中药理论研究体系,青蒿
素实际上是从黄花蒿里提取的单体成分,正因为将中药“去特色化”,把其中所
蕴含的药理转换成全世界都能理解的语言,才得到了西方医学界的高度评价。   诺奖委员会成员汉斯在面对记者“能不能说这是你们第一次颁奖给中医”的
提问时,也特别强调,“我们不是把本届诺奖颁给了传统医学”,“我们是把奖
项颁给受传统医学启发而创造出新药的研究者”。   已有媒体对屠呦呦无法成为两院院士做出比较准确的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屠呦呦仍然有可能评上两院院士,真正对她起到阻碍作用
的,是她在中医科学院内的尴尬处境:一方面,中医科学院对屠呦呦的研究存在
十分迫切的需求,这样一来,在科学话语占据主流地位的医学大环境之下,中医
就可以获取一定程度的正当性;另一方面,中医科学院对屠呦呦的研究又不得不
刻意保持距离,原因在于,屠呦呦的研究无法纳入中医理论体系,为了维护中医
的正统性,屠呦呦处于事实上的边缘化状态,“2011年拿拉斯克奖之前,她基本
上是被冷落的,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拿了拉斯克奖以后,稍微好了一点儿,但是,
很多事情还是不让她经手”。屠呦呦落选院士的遭际,从深层来看,源于这种正
当性与正统性的冲突——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医科学院,正是这种冲突的体现。   目前中医药领域共有如下两院院士:陈可冀、李连达、程莘农、王永炎、石
学敏、吴以岭、张伯礼。这些两院院士的一大特色,是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医学与
现代医学相嫁接,如中医领域唯一的中科院院士陈可冀就是第一代中西医结合专
家,又如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曾长期进行针灸基础理论研究,并主持多个有关针灸
的科研项目,编写针灸教材。与这些院士相比,屠呦呦是极其缺乏中医特色的,
这也是不少中医药人士共同的看法。”   屠呦呦的诺贝尔奖对两院院士选举,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析:   院士的增选,不应该是权力集中者的盛宴,不应该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等管理机构的“近水楼台先得月”,“边缘化”地区
的科技工作者应该得到尊重。   院士的增选,应该更**************科学家的原始创新,“把其中所蕴含的东西转换成
全世界都能理解的语言”,而不是自吹自擂。   院士的增选,更应该是像青蒿素的发现一样,“对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
而不是高大上的CNS级别论文。   不管怎样,屠呦呦的诺奖,希望对两院院士选举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不是如
复旦大学教授严锋在微博上所感叹的:“看到屠呦呦教授荣获诺贝尔奖的特大喜
讯,非常激动,同时也预感到江湖上一场血雨腥风空前惨烈的超级大撕即将拉开
序幕。” (XYS20151014)(SciFans.Net)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