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博士生
UID: 103007
精华: 1
发帖: 132
威望: 33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540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53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6-17
最后登录: 2012-08-09
楼主  发表于: 2012-07-06 16:57

 历史这门学科

历史这门学科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中国的24史,西方的自希罗多德以来的历史,大都是政治史。在政治史的附庸之中,可能略有一点文化史。经济史、技术史、社会史往往都来自于没有被纳入史书范畴的笔记等杂书,如《天工开物》、《梦溪笔谈》、《水经注》等。再有的就是从其他类的小说、志怪、传奇如《红楼梦》、《金瓶梅》当中去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
即使在政治史中,也有成王败寇的主观色彩,再有为尊者讳的歪曲,这所谓历史的史册也没有那么纯粹和完整,所以经常就会有“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之说。历史的确是带有一团迷雾的,但是历史并不是不能把握的。后世的人们就是要通过这一团团迷雾去发现内在的真实。这也是历史科学的难度之所在,却也是历史科学的魅力之所在。
所谓以史为鉴,并不是说历史就是一面很光滑平整的镜子,我们拿来一照,所有的面貌就一目了然。历史是一面镜子,但是这面镜子却有可能凹凸不平,有些部分有些磨损,有些部分看不太清楚,所以这样的镜子终究还是镜子,只是不是那么很清晰的镜子。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史实,我们都需要寻找其他佐证来证实。很多记载在史书中的事件,我们并不能轻信它们的真实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否定这些记载完全不是事实。
从历史的记载中,我们也能看到,我们的先人总是比较习惯使用历史案例的方法来解决他们当时的现实问题。他们总是要讲述过去发生的一段故事,用故事中所展现出的人与事的道理来比照现实中的问题,劝诫其他的人们应该以此为借鉴,来处理和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当然,这种方法也不过是一种方法,他们所提到的历史记载也许是事实,也许不完全是事实,但是他们的目的是要借鉴这样的历史记载,说明前人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教训,而这些经验教训是作为后来人应该认真吸取的。
尽管历史对人们来说,并不那么清晰,也并不那么精准,但是历史毕竟还是历史。有的人拼命否认曾经的历史,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野心与私利,另一方面也是在钻历史中尚有不那么精准的空子。但是,在历史面前,他们再怎么大声的叫喊,拼命的否认,但是终归是胆虚的。越是胆虚,嗓门儿越是要大,以为可能通过大嗓门来掩盖对历史的怯懦。
美国历史很短,但是他们特别尽最大的力量把他们的历史弄得更为丰富、更为精细。也许这正是因为他们的历史太短的原因,不弄得丰富点,不弄得精细点,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中国可能也许历史太悠久了,所以弄得咱们有些人已经不太拿自己的历史当回事了,也包括不拿咱们的历史文物当回事了。宝贝太多了,似乎就不那么珍贵了。大手大脚,随便乱扔,已经让我们损失得太多了。即使我们现在拼命再往回捡,也远远比不了已经丢掉的那么多宝贝东西。
我们现在一方面还需要把史书中有关政治史的内容再弄得精确一些,全面一些,丰富一些,同时我们也需要**************政治史之外的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这样一些过去不被我们重视的历史分支。历史本来就是丰富的,正如我们的现实生活是丰富的一样。但是,在过去,当现实成为历史的时候,留下来的东西却只有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东西都找不到了,或者是无意中丢掉的,或者是因为我们没有重视而忽略掉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对历史的忽视是有可能改变的。我们需要对我们当代的现实,即将来的历史负一个沉重的责任。我们可以通过当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把我们今天现实生活的诸多方面的细节保留下来,作为历史的原始资料和档案。先把资料保留下来,然后再去研究。这一代人研究不完的,下一代人继续研究。倘若没有充分的资料,那就没有研究的原料,就只是无米之炊而已。
过去的历史已经留下了不少这样的遗憾,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应该再遗留更多的遗憾。也许有人认为,保留这么多琐碎的资料,难道不是累赘和包袱吗?也许会有人这样看。也许确实会让我们背上不少这样的累赘和包袱。可是如果我们再丢掉这些东西,那么我们可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也许,我们过去已经有很多东西找不回来了,可能有人对此并不在意。确实,丢掉的东西找不回来固然遗憾,可是也没有什么办法,徒增叹息也实在无益。可是,如果我们明明看到我们的宝贝在慢慢地流失,我们本来能够有所作为而有无动于衷,这难道不令人惋惜吗?
有人说,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这并不是说当代的历史只是对过去历史的重复,而是说,我们作为人,在处理很多问题上,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时代,都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也都有可能犯类似的错误。尽管环境不同、条件不同,时代不同,但是就是有些东西是相同的,是类似的。而这种相同和类似又是不可改变的,无法避免的。只是我们自己往往意识不到,总以为我们比我们的前人更聪明。真的是这样吗?谁知道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588312.html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愚愚币:+6(gaojunhn)
  • 【文区积极分子】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