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看清楚这“存心”两字的意思,然后讲到“人能像我”;又必须先知道
心是什么东西,然后再讲存与不存。例如教人取宝,务必先要知道存宝的地
方 。人 心 、道 心 的分辨,是儒家思想圣圣相传的真命脉。道的大源出于天,
这不过是蒙胧含糊的话,并非孔子颜子道脉的宗旨。但世上儒人有意镑佛,
凭空造出“释氏本心”、“儒家本天”的说法。践踏自己的心学渊源,把镇家之
宝让 给 释 氏 。圣贤的学问,不过是要人求得“放心”二 字 。但心 既 放 了 ,谁又
求它呢? 一放 一 求 ,似 有 两 心 。若 无 两 心 ,为什么又说“求”与“放”呢?这个地
方应该反复研究,不可草率带过。儒 家论心,到“心性永不埋没,具备一切理,
应 接 一 切 事 的 说 法 时 ,真是精确极了。但是这个意思本来出自《华严经》、
《楞严经》的注解。孔 孟 以后 ,周程 以前,儒家从来没这样的话。朱熹发掘
出来,不能说无功于发展儒家思想。朱熹十八岁时,跟从刘屏 山 游 学 。屏山
认为他一定是个热心科举的人,但打开他的书箱,里面只有《大慧禅师语录》
一 套 。朱熹常同吕东莱、张南轩拜见各方禅者,与道谦禅师关 系最好,常
有 警醒 启 发 语 言 发 表(谦师去世后,朱 熹 有 祭 文 ,载《宏教集》) 。 因 此 《学庸
集注》中,所 论 心 性 ,大致近似于禅意。晚年住小竹轩中,常诵佛经,有 《斋居
诵经诗》。说朱熹全不知道佛典,那 就 错 了 。(鲁公与孔子说得很投机,孔子
称赞他讲的道理。鲁 公 说 :“这 不 是我能讲的话,是我从老师那里听来的。”
孔 子 说 :“您已入道了,直心就是道场。”因此尊敬朱子的人,就不应该替朱子
隐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