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504052,41274073,41574061)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古地磁与年代学实验室朱日祥院士研究团队与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Lisa Tauxe院士、山东大学靳桂云教授合作的考古磁学研究成果,以“Archaeointensity results spanning the past 6 kiloyears from eastern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extreme behaviors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中国东部过去六千年考古强度结果及其揭示的地磁场极端变化)为题于2017年1月3日发表在美国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第114卷第1期上。论文链接:
http://www.pnas.org/content/114/1/39。
地磁场是地球的内禀全球性基本物理场,其演化携带着重要地球内部动力学信息,也与地球上生命演化有关。作者通过对采自山东、辽宁、吉林、浙江、河北等中国东部地区的考古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古强度研究,发现在约2200BCE地磁场强度出现极低值(~27 ZAm2),仅相当于现代地磁场强度的1/3,而在约1300BCE出现强度极高值(~166 ZAm2),达现代场的1.5倍。结合东亚已有古强度数据,建立了东亚第一条东亚考古强度参考曲线。该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全新世地磁场变化以及考古强度定年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图 过去6千年考古磁学强度结果;VADM,地磁场偶极矩;绿色曲线为新建第一条东亚考古强度参考曲线(Cai等2017 PNAS)。(
www.SciFa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