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愚学园
www.SciFans.net温馨提示:而低龄语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语言暴力就属于这一类。
心理分析
有些人喜欢在公众场合取笑别人。当他们发现某人脸红了,会兴奋地说:“你看你看,某某脸红了”。此时,脸红者更脸红了,并为自己的脸红而自责。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种取笑对于他人有什么伤害呢?它有可能导致一种创伤反应,形成一种心理情结。因此,每当可能会被取笑或评价的场合(比如公众场合),这种情结便会活化,出现紧张反应:脸红、出汗、害怕等。而且,因为脸红与自尊建立了联系,脸红者会把脸红看成非常羞耻的事情,会因此自我贬低,也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会看不起他。由于脸红,会导致其他愿望表达的受挫,比如不敢向女生表白,不敢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等。由此带来胜任感的缺乏,进一步强化负面的自我定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说,“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形成危害
语言暴力虽然从表面上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是它对学生人格心理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不可估量的。它的危害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形成“退缩型人格”,即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回避现实,不敢与人正常交流,容易形成内向、封闭、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征。
2、形成“攻击型人格”,即孩子在受到“语言暴力”之后,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内心充满仇恨、逆反,为了发泄不满,而对他人和社会采取过激行为,直接影响和危害社会,害人又害己。
责任编辑:张汇豪
*文章引用图片均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