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张蕾)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吕君昌牵头的中外科学研究小组,在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地层中(距今6600万年到7200万年间)发现保存独特的新窃蛋龙类化石泥潭通天龙,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10日出版的《科学报告》上。这一发现对于研究窃蛋龙类的系统演化、古地理分布及生活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发现时,该恐龙头部上扬,前肢向左右两侧伸展,说明它在泥潭中挣扎求生,直到死亡并最终保存为化石。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这种姿态保存的窃蛋龙类化石。据吕君昌介绍,除了尾部、部分前肢和后肢远端缺失外,化石基本架构完整,尤其是头部、颈部及前肢的近端保存精美。
区别于其他窃蛋龙类,泥潭通天龙的生活习性类似鸵鸟,进步的类群没有牙齿,头短而高,有的头上有冠,用以吸引异性;圆顶状头骨最高处位于眼眶后背角上方,前上颌骨的前边缘高度凸起。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泥潭通天龙与同样发现于该地区的斑脊龙关系密切。命名为泥潭通天龙,是因为化石发现地点位于赣州地区的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风景区,而种名泥潭则喻指恐龙在泥潭中挣扎的情景。吕君昌解释道。
窃蛋龙是一群生活在亚洲和北美白垩纪时期的长羽毛恐龙。目前,科研人员在赣州地区共发现5种窃蛋龙,此次发现证明赣州地区的窃蛋龙类化石资源丰富且具有高度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