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练习密度是决定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论是武术、田径、篮球、健美操,任何一项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教师与他人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动作技术的必须通过学生反复的身体练习方能熟练掌握。此外,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也必须通过一定的运动负荷才能得以改善。
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就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并且必修选学部分的内容多为具体运动项目的学习。在汉斯出版社《体育科学进展》期刊中,以后论文通过对影响体育课练习密度的以下四个因素:组织调队、课的类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进行科学分析,本文探索出如下四种有效方法。
课堂组织调动。教师应该制定出一套每节课都需要进行的“常规”活动,包括一般性的热身、放松与体能练习计划等,每节课由组长或体育委员带头练习,教师从中只需进行节奏的把控、个别的技术指导、部分练习内容的变化等。每个体育教师都应形成自己的执教风格,并且培养体育小组长的带头作用从而促进与全体学生之间的默契。教师一旦下达指令,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主的进行组织调动和练习。
精讲精练,提高不同类型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动作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有其自身规律,这一过程需要经历泛化、分化、巩固与自动化三个阶段。并且动作技术的难易程度,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因素都影响着动作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尽快的掌握动作技术,提高练习密度,教师可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提高练习密度。抽丝剥茧,由浅入深带领学生探寻动作技术的真谛,掌握动作技术的学习、应用与评价方法等。
合理搭配教学内容,提高练习密度。运动的本质是动作和能量代谢,技术与体能都是构成人体运动能力的要素之一,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完整的人体运动观念,根据主要侧重于动作技术的学习与改善,或能量代谢能力的改善与提高分别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
优化教学设计,合理衔接教学内容,提高练习密度。学校体育教学时间有限,且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一方面由于练习本身就具有开始与结束,只不过完成练习所需的时间长短不同,完成练习时间较短的练习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排队等待。另一方面运动的内在本质是能量代谢,能源物质被消耗过后,学生必须进行适当的恢复才能更好的进行余下的练习,否则恢复的时间被延长,练习密度就会降低。间歇时间安排的练习内容不仅不可以影响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及增加学生的身心疲劳,还应该有利于促进教学重难点的学习与掌握,并且加速学生的身心恢复,使学生可以尽快地投入到下一次的练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