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开放式的办公区,记者走进一间并不大的办公室,桌上文件堆得好似小山,而曾柏毅就坐在桌后。作为春雨医生联合创始人之一,曾柏毅目前的头衔是公司CTO(首席技术官),而在张锐去世之后,他的工作重心则更多地向公司战略层面进行了倾斜。曾柏毅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春雨医生的整体发展方向不会改变,用互联网独有的优势和特点来“为人民服务”,始终会是春雨医生不变的使命和愿景。他同时表示,移动医疗和传统医疗两者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更多的是互为补充,医疗系统整体的信息化、去中心化、移动化是大趋势,移动医疗的出现,不过是让这一过程提速了而已。
在北京768创意园东南角的一座小楼内,立有一块明显的“为人民服务”的影壁。这里并非某政府机关办公地,而是国内移动医疗知名企业“春雨医生”的总部所在地。2016年10月,春雨医生联合创始人张锐的突然离世,引发了创业圈的集体悼念,也正是从那时起,人们开始更多地**************“后张锐时代”这家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
从“在线问诊”到“远程诊疗”
初见曾柏毅,他言谈举止间沉稳的“理工镍质和眼神中透着的那份坚毅与专注令人印象深刻。翻阅曾柏毅的简历,“学霸”二字呼之欲出:2000年高分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04年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曾深造于被誉为“欧洲MIT”的德国顶尖学府RWTH Aachen University,专攻计算机视觉和三维重构。
“我2007年毕业回国后就加入了网易,在网易期间,带领团队开发了很多互联网产品。在我开发的产品中,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有道词典。包括现在应用非常广泛的‘摄像头取词’的功能,都是当时我在团队时开发出来的。”曾柏毅说。在网易的这段经历,不仅使他积累了更多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和从业经验,且也最终促成了他和张锐从相识、相知到联手创业的过程。
“当时张锐找到我,说想一起创业。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要做就做移动互联网产品,而且要做和大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但一定不能是社交和游戏,因为做这些的人太多了。就这样,我们选择了健康领域。”曾柏毅说,“最初我们也考虑过‘减肥’这个点,但感觉市场还是有点小,最终我们将目光瞄准了健康领域最痛的痛点——看病难。”
2011年,春雨医生应运而生。创立之初的第一版产品“春雨掌上医生”,主要就是帮助用户解决身体上的一些小问题。据曾柏毅介绍,在这款产品中,春雨医生设计了两种就医方法:一种是自诊,就是患者点击人体图和输入具体症状,手机会自动做出相应反馈;另一种就是在线问诊,在线上患者能够与医生进行实时互动、答疑解惑。“后来我们发现用户更喜欢这种问诊类的东西,因为这和我们平时的就医体验很相像。”他说。
曾柏毅告诉记者,因为春雨医生是业内第一个做在线问诊的团队,尚没有一些行业标准可以借鉴,所以春雨医生就自己定下了标准。“首先,速度一定要快,患者2到3分钟等不来医生就走了,所以医生的响应速度一定要有保证;其次,服务态度要好,我们制定了很多激励机制,保障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再次,医生专业度要高,我们有专业的仲裁团队来为平台的医生做评估,供患者参考。”与此同时,春雨医生还对不同的就医场景进行了深度挖掘,以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实际上,从2011年成立至今,春雨医生的核心业务也正是“在线问诊”,但现在这项业务与五年前相比已有显著的变化。
“当初创立这一模式时,我们主要解决的是在线寻医问药的精确性和匹配度问题,让它从‘搜索获取海量真假难辨信息’,升级到‘真实医生实时问答’,释放医生的生产力,通过更合理分配医生时间,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提升医疗系统的效率。”曾柏毅特别就在线问诊这一业务进行了说明,从效果上看,春雨医生也借此收获了9000多万注册用户,吸引了超过50万注册医师入驻。
“五年后,在线问诊虽然依旧是春雨医生的核心业务,但我们要解决的已经不仅仅是医患资源不匹配、靠谱医学建议难以获取等问题,我们要面对的是如何将在线问诊从‘看病’升级到‘治病’,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跨越从‘在线问诊’到‘远程诊疗’之间的种种鸿沟。”曾柏毅说。
据了解,目前春雨医生在现有简单的医患实时互动基础上,将逐步引入可穿戴/可植入的医用智能健康硬件监测信息、医学人工智能辅助和POCT(及时检验)等循证医学证据,以提升在线问诊的精确度和用户满意度。
试水“互联网医院”
除核心业务“在线问诊”外,春雨医生还试图通过“云医院”的模式将线上大量的医生资源惠及线下。2016年下半年,春雨医生联合贵州省普安县政府、普安县人民医院共同建立的“普安春雨云医院”首次曝光。
2016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焦点无疑落在了互联网医院这一商业模式上。曾柏毅表示:“我理解的‘互联网医院’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互联网公司做一个类似于医院的互联网平台,让医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服务患者;另一种是给线下的医院做一个‘互联化’,或者叫‘互联网+’,让它的服务能力释放到互联网平台上,使其服务半径扩大。”
“普安春雨云医院”可视为线下医院“互联网化”的一种尝试。据了解,“普安春雨云医院”主要提供在线问诊与会诊功能。据曾柏毅透露,春雨医生目前正在和全国各地大约五六家医院进行合作商谈,这块业务未来也会成为春雨医生的重点业务之一。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大军已经扩充至约36家。其中,已经实现落地运营(已提供PC端或者APP端服务入口)的共有25家,预计进入2017年,将有更多的互联网医院正式落地提供服务。从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主体来看,以微医、阿里健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与医疗机构、地方政府作为联合发起方成为主流模式,在36家互联网医院中占据半壁江山。以东软熙康、智业互联为代表的IT服务商参与建设了13家。
“如果更仔细的去观察这些参与公立医院下属互联网医院创建的互联网企业,你会发现其主营业务五花八门,有本来是做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厂商,有做远程诊疗系统的厂商,有做挂号的企业,有做分诊的企业,有做专病管理的企业,也有像春雨医生一样的在线问诊企业。这么多企业投入到同一个领域,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传统医疗的‘互联网化’在加速,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在更多地介入到传统医疗的创新中,两者正在加速融合。”曾柏毅谈及新医疗的发展趋势时说,目前的线上问诊和线下医疗相比几年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新医疗”应该说已经进入融合发展的阶段。“我相信,新医疗最终会使‘医院去中心化,患者中心化’的医疗体系得以构建。”他说。
“那您能否描述一下您心目中的就医场景?或者您希望春雨医生能够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医疗体验?”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的提问,曾柏毅坦言,“我希望未来的医疗是人本主义的,或者说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体系。你来之前应该看到我们公司楼下的那块影壁了——‘为人民服务’,我想这就是春雨医生的使命和愿景:为人民提供诊断精确、服务周到、价格合理、随时可得的医疗服务。”曾柏毅笑着说,“从更远的角度讲,我们希望未来能将被动求医的患者,变成对自己身体状况有实时精确了解的用户,并让他们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动维护者。”
“后张锐时代”继续前行
2016年10月,张锐的突然离世,引发圈内人的震惊和惋惜。曾柏毅对记者表示,张锐的离世,确实是公司的重大损失,从某种角度说,也是中国互联网医疗界的巨大损失。在“后张锐时代”,春雨医生的未来****也成为业内人士**************的焦点。
据了解,目前,曾柏毅和春雨医生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李光辉联合主持公司事务。当被记者问及曾柏毅在公司角色的转变时,曾柏毅毫不讳言:“目前我除了以前的技术架构方面的工作外,更加专注于公司战略方向的制定和一些对外的相关事务。这与之前工作的定位还是有一些差异。”
曾柏毅坦言,春雨医生已经是一个成立五年的公司,各方面的机制也比较成熟,各个岗位的人才储备也比较充足,“我们更多的是在沿着张锐之前制定的方向在走:一是聚焦线上,二是布局未来。当然,还要考虑市场近期发生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公司能够平稳发展。”
另据曾柏毅透露,春雨医生的线上业务目前已经实现结构化盈利,其他衍生业务的收入也在稳步提升。预计到2017年底,春雨医生有望实现整体盈利。“今年不少移动医疗企业都会实现盈亏上的平衡,市场已经过了炒作期和悲观期,进入到了理性期。”他说。
曾柏毅告诉记者,在今后一段时间,移动医疗仍将是传统医疗的前置过滤器和有效补充,两者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医疗整体的信息化、去中心化、移动化是趋势,并不是“春雨”或者“秋雨”革了传统医疗的命。总体上,移动医疗为代表的新医疗行业,仍处在市场培育期,用户就医习惯、支付习惯、配套的保险等支付环境还在缓慢改变。预计真正达到市场爆发点,还需要几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也需要各个参与主体的信心和耐心。“春雨医生欢迎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但同时我们也希望新进的投资者,能够对医疗系统整体有更深的洞察,能从战略的高度看到中国整体医疗的互联网化,以及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在其中的巨大商机。”曾柏毅强调称。愚愚学园
www.SciFan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