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退稿和退修陪伴我们成长
已有 685 次阅读 2011-10-4 20:50 |个人分类:科海浪花|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论文 投稿
退稿和退修陪伴我们成长
哈医大病理生理教研室的科研方向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和保护研究”,目前本人科研小组主要研究“钙敏感受体、多胺代谢和多巴胺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和机制”。
发表SCI收录论文,已经成为评价某个科研小组或个人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重要指标。向国际期刊投稿时,投稿人难免会遇到退稿和退修的情况,前者是“完全没戏”(彻底被拒),后者是“留有希望”(补做一些实验,逐点回答审稿人的问题,尚有可能发表)。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会失望或灰心,我们却处之坦然,甚至有些高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从中我们又获得了1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大家知道,即便在拒稿的情况下,许多国际期刊也会将审稿专家的评审意见(包括对研究内容的评价、不足和建议等)原原本本转达给作者。国际期刊审稿人都是有关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平时我们根本无机会与之交往和请教。现在,我们通过投稿可免费得到国际专家的点评,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好事吗?
我们小组过去投稿,有 “马到成功”(1次投稿就被接收),有“立马被毙”(拒稿),更多是“峰回路转”(退修)。在逐条回答审稿专家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必然查阅了大量资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和对科研前沿的了解;遵照专家的建议,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科研设计和技术路线。例如,为了证明钙敏感受体表达的特异性,有的审稿人建议设一组非特异多肽预吸收对照组,我们采纳了他的建议,补做了有关实验,并将这一建议用于以后的科研设计。论文是否被杂志接受,关键看研究内容有无创新。只要创新性好,经过不断完善,论文总会被接受。我们曾有1篇论文先后投过4、5份杂志,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之所以说“论文被拒或者退修”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原因之一还在于它可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不经风雨,何见彩云。常言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百炼才能成钢”。人们就是在不断的失败、挫折过程中,逐渐成熟和成长起来的。
2006年以来,我们课题组已经发表了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SCI收录论文20余篇,并获得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包括今年的5项)。所以说,退稿和退修陪伴我们成长。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49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