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这个人,一生光明磊落、行事坦荡,而且人情练达,在当地是有头有脸面、响当当的一号人物,里里外外一把手,每到一处,大家都是笑脸相迎,热情款待,非常受欢迎。
可是,这样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却一点都不受自家儿女们待见、三个子女都对她怨声载道;五十岁的人了,时常被她八十岁的老妈责骂;丈夫对她的意见也比较大、生活中争吵不断。
为何?
她从小就没有给子女们很多的爱。
印象中,她在家的时间太少,总是忙,忙,忙。。。为别人的事情操心不已,因此,陪同子女的时间就少之又少。
在老一辈观点里,小孩子只要给她点吃、喝就是疼她、爱他了,她们忽视了孩子们内心渴望的情感需求。
这个名不副实的妈妈,让孩子们从小缺乏陪伴,没有依托和倾诉,缺乏家的温暖。
我们*************弟几个,实际上就是有妈在,却是每天很少见到妈妈的留守儿童。
*************弟几人相依相偎,彼此互诉衷肠,遇到不服从父母管理的事情,就联合起来跟父母抗衡,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被妈妈连锅端的一起责骂后,自己也被我们气的半死,叨唠着我们都不听话,却不知何故。
其实我们从小都很羡慕别人的妈妈,为何能够经常陪同孩子有说有笑,而我们却不被父母喜欢接受?我们的妈妈为何就是这样?
所以,我现在自己做了妈妈后,就尽量避免犯类似错误,只要有时间,就希望多陪孩子。
一心秉承,爱他,就要给她更多的陪伴,不管是小小儿童,还是成年长大,父母的陪伴如同涓涓细流,给孩子绵绵无期的情感生活带来无限温暖和慰藉。
在生儿育女方面,不管是过去无计划生育年代,还是当今的二宝开放时代,我们都不能凭一时的兴起,去逞能逞强,一味的受多子、多福古老思想的浸蚀,认为孩子多了有个伴、老有所依、说要就要。
我们要把眼光看长远了,要做好长期打算、育儿准备和周到计划,才不至于让孩子在教育分粥时,出现稀稠不一、无力供养现象。
母亲对自己不关心,一心只为别人考虑。打电话、骑电动车往往一阵风,说走就走、说挂就挂。那些看似利索、麻利的动作后,带给子女、丈夫的是整天为她提醒吊胆和夜不能寐。
让关心她的亲人,时刻处于一种恶梦中担心的煎熬状态,而她又总是不听劝,带给家人带来太多、太多的担心。
直到她突然离去,我们所有的悲愤,化作相思。才从她短暂的一生中悟出些道理。如果一个人真心爱家人、爱子女,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只有把自己照顾好了,才能有更好的精力和更强的身体去照顾他人,不让亲人担心,是爱的一种境界。
不管是年幼无知的童年,亦或长大成人的中年,还是七老八十的晚年,都需要陪伴。而我妈,却不具备。无论对孩子、丈夫还是父母,显然都没有尽到这个义务。
叱咤一生,却让亲人有诸多不满和怨言。
在世时,外出多、应酬多、在家少,陪伴子女、丈夫和父母的时间更少,因此亲人间的思想情感得不到及时有效沟通和修复,就易形成隔阂。长久以往,即使亲人间,也会形同陌路。
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陪伴,是增进母子情感,培养和谐家庭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妈妈,我们要尽力给足孩子们情感上的满足、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