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博士生
UID: 63244
精华: 0
发帖: 2247
威望: 2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6025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12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06
最后登录: 2017-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03-01 08:21

 没想到,我伤了学生的自尊

没想到,我伤了学生的自尊
  文|杨聪(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江小学教师)
  去年期末考,学校安排其他年段的老师评改我这一年段的试卷。当试卷全部改好之后,参与评卷的一位老师兴奋地跑过来告诉我,说我班的两个学生作文写得真好,得满分呢。
  我听了有些高兴,又有些好奇,到底是哪两个学生呢?我问那位老师,她说名字忘了去记它了。我想,大概是平时写得蛮好的那几个当中的两个吧。由于当时比较忙,就没去查看试卷了,等到期末的琐事忙完后,却又放假了……到了这个学期开学初,我还记得这件事,就到教务处找来试卷翻看起来,原来是陈黎丽和柳菲菲的作文。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她俩平时的作文水平以我的评价在我班还不是很优秀的,这次又是靠什么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呢?带着疑惑,我认真地看了一遍她俩的作文,发现作文的确写得不错,特别是立意超出了一般的学生,我推断,应该是这点吸引了评卷老师。但是,凭着我对学生的了解,隐隐间我又感觉到这两篇作文或多或少存在着模仿的痕迹。如果是这样,那得满分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评卷老师没有发觉作文是模仿的(这个可能性比较大),要么在评卷老师的眼里,让模仿的作文得满分也无妨(这个可能性比较小)。我有些担心这两种“可能”都会影响这两个学生,以及有此倾向的学生对“模仿”的正确认识,以为所有的评卷老师都是无条件地肯定“模仿”的,那将成了无声的误导了。出于责任心,在一节语文课上,我在表扬这两个“满分”的同时,也坦诚地谈了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当时学生听得挺认真,从他们的表情上我读出了这次谈话的效果。
  一个星期后,当我改到陈黎丽的日记时,我的心情却变得沉重了,她这样写道:
  开学以来,在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语文课里,我非常的开心,也非常的伤心。
  那节课,老师不知不觉地讲到了去年期末考的作文题。老师说:“我们班有两位同学的作文得了满分,她们是陈黎丽和柳菲菲……”我听了非常高兴,可老师接着又问:“黎丽,你的作文是不是模仿的?”我听到这句话心都凉了,因为我在考试的时候并没有作弊,只是在考试前几夜看了几本作文书,在写作文时想到内容有些相似,就把它写下来了——忍着心里的难过,我回答是。老师又问柳菲菲同样的问题,柳菲菲的心情和我一样,也答了一句是的。老师听后,又说:“如果这两篇作文是我评改的话,分数就会低一些了,只不过评卷的老师没看过这样的作文,所以给你们高分。”我听了之后,更加伤心,为什么老师要当着同学的面说呢?为什么不找我到办公室说呢?毕竟我也是有自尊的啊!
  说实话,假如陈黎丽没有写出这篇日记,我真的一点也不知道她竟有这样的难过,而且对当时的情景我也日渐淡忘了——师生双方的感受反差如此之大,不能不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我对“模仿”的担心真的有必要吗?非得以这两个学生的作文为例子吗?我为什么不像陈黎丽所说的私下里找她们谈呢?我是否过于看重对优秀作文所谓的“恰当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关照呢?……猛然间,我发觉,其实在潜意识里,自己也是个蛮重视分数的人,虽然重视分数有时也是一种需要,但为此反而“伤”了学生,却是我所不愿面对的,即便有人认为这主要是这两个学生过于敏感过于脆弱的结果,我还是觉得自己是负有责任的,毕竟我的所作所为给陈黎丽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已成事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思的确是一种收获,然而此时此刻最需要做的是怎样去抚慰陈黎丽受伤的心,无论是让她明白我的心意,还是让她变得坚强,我都必须去做些什么。我本想找她谈话,但马上一个念头闯入我的脑海:应该给她留下一份可以反复阅读的文字,以表达我的诚意。于是我提笔在她日记后面写下了这篇评语:
  黎丽,很抱歉,老师没想到你会这么伤心,或许你误会了老师的意思,其实“模仿”和“抄袭”是绝对不同的,你可能把老师的意思理解为“抄袭”了。模仿没什么不对,知道吗,老师在几年前曾写过一篇关于作文的文章《仿写,作文的起步》,就是提倡小学生作文不妨从仿写入手。另外,老师也想告诉你,著名作家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也是模仿外国的一个作家的某篇小说,但很成功,因为他进行了再创造,加入了自己的东西。
  老师说“模仿”分数会低些,其意思是提醒大家不能陷在“模仿”里,当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之后,就要进行积极地创造,写出自己的东西。不过,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适当的模仿也是可行的,比如反反复复地考试,模仿也是一种应急的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是一个人课外阅读比较广泛的体现。当然,老师相信你平时多记日记,考试时也可能写出原汁原味的佳作来的。
  在这里,老师还是要向你道歉,老师不是故意的,也许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师以后注意……现在,老师想,黎丽应该不会一直为此伤心下去的。因为黎丽也是个放得开,敢于表达自己心思的人,何况你也是没做错什么。出色的模仿同样值得欣赏,不是很多人都能在那样有限的时间里模仿出这样文质****************美的作文来的。这需要平时阅读的积累,而你和菲菲都做得不错!不管怎样,你们喜欢阅读,老师就欣赏……
  好了,写了这么多,占用了你的本子,但老师还是很高兴看到你的真情实意!盼望着你接受老师的歉意,方便的话,请把这篇评语也给菲菲看看。如果还有什么想法,请在后面给我留言。
  杨老师
  2006.2.23
  虽然我不能保证结果像我希望的那样,但是,这种书面形式的对话本身已在展示着我们师生渴求沟通和理解的愿望。大概又过了一个星期,当我再次翻开黎丽的日记时,我看到了她给我的评语写了“评语”:
  老师,我写的这篇日记会使您伤心吗?如果会伤心的话,我愿意向您道歉。老师,我知道您是位好老师,因为从这篇日记的评语中,我看出了坏老师是不会写这些评语的,肯定写一些怨言什么的,但您却写了一些道理、名人的事例和鼓励我的话,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我把您的评语给菲菲看了,她又惊讶又羡慕,说老师写得这么长!现在,我们已经不生气,也不伤心了,因为您是好老师,您愿意接受我的道歉吗?谢谢!
  黎丽
  2006.2.29
  黎丽的“评语”让我深感欣慰,为自己的努力,更为她对我的信任。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又给她写了以下留言:
  黎丽,看了你的日记,老师不是伤心,而是感到惭愧,你这么信任老师,老师却一不小心让你难堪,即便这样,你还能向老师说出心事,这让老师感动,感动于你的坦率和真诚。如果老师的评语能使你不再为这件事难过,老师就舒心了。其实你已经这样做了,谢谢你和菲菲的理解!
  事后,我不知不觉思考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虽然很少有哪位教师是主动去伤害学生,但是,当伤害在无意间难以避免地出现时,教师的心态和做法将会再一次地影响学生的。我们是“将错就错”呢,还是“知错就改”呢?我们是信任学生而坦诚对待呢,还是师生有别而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呢?假如教师是真正热爱学生的,那么,我的体会是——伤了学生,其实也是伤了教师自己;快乐学生,其实也是快乐教师自己!假如对此我们无动于衷,又如何能从学生、从教育上获得真情和乐趣呢?要是我们感觉教书育人枯燥无味,那首先值得反思的应该是我们自己是否枯燥无味了呢?
  很多时候,纯洁无瑕的童心往往比身为大人的教师来得通情达理!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