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长江学者
UID: 35495
精华: 1
发帖: 332
威望: 462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60338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5 点
在线时间: 1713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9-30
最后登录: 2023-08-11
楼主  发表于: 2011-09-17 18:39

 (转贴)做学术报告,究竟有何益处?

(转贴)做学术报告,究竟有何益处?

做学术报告,究竟有何益处?
已有 718 次阅读 2011-9-17 16:41 |个人分类:为师之道|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术报告,研究组会,研究生培养

有些学生对于去做学术报告(小在研究组内部,大到国内学术圈)缺乏兴趣和自信,对参与学术报告持消极的态度。其原因或许是对于学术报告在科学研究活动以及个人学术生涯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甚了解。如若能够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准备学术报告,必然会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增加更多的历练机会。

·做学术报告的能力或许是研究人员的重要生存能力之一。如果下了决心这辈子要吃科研这碗饭。那就少不了去做学术报告,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研究项目的竞标、汇报、结题、评估乃至个人的求职、晋升等等,都离不开报告和演讲。报告的水平是一个学者的“脸面”,与你的学术声誉息息相关。练就学术报告的本事,当从“娃娃”(当学生)抓起。

·在准备学术报告的过程中提炼、浓缩结果。将原始数据整理成报告(PPT片子)后,与********或他人讨论是研究工作中一个十分基本的环节。在整理结果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对结果给予进一步的思考。询问自己,我的结果可以形成“故事”吗?我的结果有什么新的东西?哪些是前所未知的?我的结果与他人有何不同?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些问题想清楚了(至少是经历过思考)不仅可以准备出一份令人感兴趣的(口头)报告,也为下一步根据这些结果撰写论文奠定了基础。我本人更喜欢的是对数据给予充分的讨论、多思考,整理提炼出points,再去准备撰写论文。思路不清晰,逻辑混乱,想claim什么?讨论什么?都还没搞清楚,那是不可能写出什么好论文的,充其量只能是一份“实验报告”。

·虚心听取他人对报告的点评,不惧怕问题尖锐,不怕被别人否定。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是,自己清楚的事情,演讲出来后,别人并未听明白、搞清楚。这说明报告的表达有问题。“虚心使人进步”(毛泽东语)绝对是永远正确的。主动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同学、技术人员来听自己的报告,并得到高人指点那是非常难得的。有些学生惧怕别人点评,怕别人提的问题尖锐,让自己下不来台,丢面子,这是小家子气。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如果能够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及早地发现它、弄清它、解决它,那便使自己上了一个台阶。不求甚解,自以为可以蒙混过关,自欺欺人,到了关键时刻一定会出纰漏,使自己吃大亏、栽更大的跟头。“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唯有老老实实。只要不是恶意的,任何critical comments都应该是受欢迎的。有些学生娇气十足,心理承受能力差,听不得别人的点评,只能说是心智幼稚、不能担当的表现。

曾经有这样一位师从其他********的学生,总是特别地邀请我去参加他在组会里的工作报告,欢迎我去给他多提意见。用他的话说是把自己的结果拿出来“打一打”、“批一批”。后来,这个学生出色地完成了博士学位,在申请德国洪堡博士后奖学金的时候,我为他写了一封十分positive的推荐信。如今他已经学成归国,被聘为教授,成为年轻的学术带头人。我想他积极、虚心的求知态度是他今天能够取得如此进步的一个比不可少的因素。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3234&do=blog&id=487397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