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长江学者
UID: 35495
精华: 1
发帖: 332
威望: 462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60338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5 点
在线时间: 1713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9-30
最后登录: 2023-08-11
楼主  发表于: 2011-08-16 23:57

 “双刃剑”,在于科技自身还是使用者?(转贴)

“双刃剑”,在于科技自身还是使用者?(转贴)
已有 335 次阅读 2011-8-16 10:23 |个人分类:科技|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科技,双刃剑,自然,社会,中介,桥梁

虽然原文分四部分上载,依然过长并显得抽象。遂加一导读。

本文之要点为:

自然性和社会性,以及由此两级构成的谱系。

由生成和逻辑-系统的角度理解科学技术在此谱系中的地位。

研究者包括读者对科学技术之自然性或社会性的强调。



科学技术既是由自然向社会生成的中介与桥梁,也是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过程之中介和桥梁。在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中,存在双刃剑的一系列“谱系”。

在历史上,自远古起,人类社会的前进基于在其所有的活动中所包含的对自然的正确认识,这是处于混沌状态与人类的其他活动没有分离的科学。至古希腊,科学中的几何学、力学和天文学等率先从人类活动中分离出来,在知识体系中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17世纪后相继有热学、电磁学、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的发展。正是科学,使知识从各异的自然物中提炼出来,从纷繁的现象中抽象出来,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科学方法也成为人类认识和构建社会,认识和完善自身的基本方法。启蒙运动者掌握了科学方法,方能回溯到人类在有社会之前的“自然”状况,揭示出对于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科学精神则成为人类精神宝库的基石。各种机械,以及蒸汽机和电机代替自然界,成为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历史的足迹是,由近代科学革命经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后建立现代社会。在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中,科学在历史上在先和逻辑上的基础地位。

远古,科学和技术不分,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分。由于以下考虑,有理由认为在由自然向社会的生成过程中,技术位于科学之后,技术与自然的关系较远,而与社会的关系更近。其一,自近现代以来,技术建立于科学所提供的知识的基础上。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有计划、有系统,而不是依赖直接面对自然界的经验和日常生活的偶然性。其二,当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而技术则是现实的生产力。换言之,社会直接地在技术而不是科学的基础上构建起来。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了社会的基础。商品,是技术直接的产物,而不是科学的直接产物。“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马克思)。社会正是凭藉技术而使自身牢固地奠基于自然界和自然规律之上。其三,科学将自然中各具个性、具有不同初始条件、处于各异的环境之中,以及由种种表现形式的对象抽象提炼为普遍的事实和规律;虽然SSK(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科学知识社会学)等强调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人际关系等主观因素,但最后的结论需排除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然后,技术在特定目的的引导下,将科学所提供的事实和规律经组合与选择而作用于自然界,并且调集社会资源,以得到能满足“本土”、“地方”及个人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重新引入社会和个人的因素。所谓科学无国界(地质学和生命科学因对象特定的地域分布而在某种意义上有国界),技术有国界;以及强调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强调科学的自由探索精神,也表明科学比技术有更多的自然性,或者技术比科学有更多的社会性。参阅:作为自然与社会的中介与桥梁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在一方面作为由自然向社会生成过程的中介和桥梁,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自然的超越、改造和协调过程之中介和桥梁。

在人类社会特定目的的拉动和价值观的选择下,在社会制度的安排下,自然物经过改造、重组成为商品而进入社会之中,自然过程经过改造、重组而成为社会过程的组成部分。由此,各种商品和服务一方面保留了自然物和自然过程的部分属性,另一方面,在技术中注入的远不止是由科学提供的信息,而且有大量来自社会各层面的信息。从需要、排列轻重缓急、确定目的及可行与否、设计、投产、形成商品,以至商品的使用,在诸多环节中融入了科学之外的大量信息,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以及凝聚了人的意志。在技术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中因贯注了社会和人的因素而超越科学,超越自然界。

技术将社会的指令经由以下途径输入科学。其一,技术将人类社会的需求和技术自身发展的需求直接传递给科学,要求科学提供与之相关的知识以维系和推进自身的发展。其二,社会将技术的后果呈现出来,要求科学能提供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新观念和知识,以消除双刃剑的负面效应。其三,技术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来自社会的支撑——仪器设备,其中显然包含有社会的核准和制度安排,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传递了社会的指令,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科学的发展。其四,科学不仅以自然现象,而且也以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素材为研究对象,以获得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但是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素材不同于科学家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自由选择的自然现象,而是带有社会所赋予的明确目标和时限,这些经验素材本身就已经带有社会的印记。

技术将社会指令输入科学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技术的各个环节——可行性研究、技术评价、设计、中试、投产,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对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的选择。由系统论可知,技术对科学所提供的知识进行选择,也就是作为系统的技术因自身的功能需要,对作为要素的科学及其属性起到协调、制约与选择的作用。由此,技术向科学输入了社会的指令。在相当程度上,正是由于这样的考量,因而强调科学技术一体化,也就是强调科学因此而获得的社会性。

然而系统论同时指出,要素随机性、主动性提高,系统的选择余地越大,因而越具有活力。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中,科学越是自由,越具有自主性,随机涨落越大,技术选择的余地越大,也越有活力。如果把科学完全纳入技术的控制之下,科学一旦失去自主性和随机性,技术也就失去了选择的余地。科学的自由和自主,归根结底在于作为系统中的这一特殊要素本身所特有的属性——较之技术而言带有更多的自然性。强调科学不同于技术,强调科学的自由探索精神,正是在于科学的自然性。

科学的社会性以其自然性为基础,科学的自然于其社会性。没有自然性,社会性不可能实现,而没有社会性,自然性也就迷失了方向。

正是在自然与社会之间,才能揭示科学的两重性——自然性与社会性,既看到科学因其自然性而作为要素的独立性,又看到科学因其社会性而作为系统中的一员,受到社会的制约。前者强调科学本身的中性,称双刃剑不在于科学本身,乃因使用者而异[ii];后者指认科学负有价值,科学本身即双刃剑[iii]。科学,其一,是人类各项活动之一,是人性的一部分,作为“之一”而发挥作用,必然与其他活动和其它部分相互影响。若是以一概全则一叶障目,就是把复杂的社会系统还原为简单的科学要素;其二,贴近自然而远离社会。因其“贴近自然”而发挥基础作用,一旦失去应有的自由度则不能维持其要素的地位,系统本身的存在因而也就受到威胁。

与科学一样,技术本身也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当强调技术的自然性时,一般就突出技术的工具和中性特征,而强调技术的社会性时,就会突出其价值特征,强调技术自身就是双刃剑。

在生成的意义上描绘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自然承载了一切。在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中,科学具有较多的自然性和较少的社会性,技术则带有较少的自然性和较多的社会性。反过来从系统及其要素的关系描绘这四者的关系,“现在就是最高”(黑格尔)。作为高层和系统,社会将技术、科学和自然包含在内,选择和规范其要素。社会直接选择和调控技术,在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作用于科学。因而,技术较之科学,社会性较多而自然性较少。

处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科学和技术,****************具自然性和社会性。关于科学技术究竟本身是双刃剑,还是因使用者之故,这种两重性是相关争论的源泉,视论者的立场而言。不过,若是将科学和技术放在一起考虑,那么相对于科学而言,技术所具有的自然性较少,社会性较多。因而在双刃剑的谱系上,声称科学中性,其双刃剑乃因使用者而异者众,称科学本身即双刃剑,和者寡。就技术而言,情况则接近谱系的另一端,更多人认同技术本身就是双刃剑。在一个极端,坚称科学技术本身即双刃剑者,若沿此谱系一路推下去,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本身也是双刃剑[1],最终,奇点就是双刃剑。在另一个极端,沿坚称科学技术为中性者的思路推下去,或许会达到这样的结论:各种社会皆中性,其价值皆因人而异[2]。

总之,在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中,认清科学技术****************具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两重性,认清其在这一谱系中的位置,就会对所谓双刃剑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1] 比较:“大自然永远是正确的,永远是公正的,错误和罪过是人犯下的”(歌德)

[2] 周明华认为,如果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哪么社会科学及相关人文学科则是握住这双刃剑的手,如何让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服务于人类的幸福而不伤害人类自身,就看这只手如何运用这把剑。2009-01-17

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Comment.aspx?tid=40206)。站在本文的立场上看,较之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自身更是双刃剑,在不认同普世价值时尤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96页。

[ii]林德宏,“双刃剑”解读,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年 第10期

[iii]蒋劲松,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观念的负面影响,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2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0844&do=blog&id=475698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