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探索“三精”活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精学”在课堂上该怎么学?从开学一周听课的情况看,我觉得我们在课堂上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引导学生“精学”:
第一、课堂教学中要恰当的授之以法。所谓“授之以渔”就是说要教给方法,课堂上,是我们教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把教方法做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才有可能进行自我学习,“精学”才会有良好的基础。方法的教学实际也很容易,就是在我们教学过程中, 每当讲到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都可以简单点拨如何记忆、领会这些知识点, 这就是方法教学,在一节数学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在新学期的学习中要准备“订正本”,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果教学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如何运用“订正本”,在课后再能认真检查督促,那么,学生就学到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说是“温故而知新”,也可以说是教育学生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在黑板上列出了如何欣赏古诗的有关步骤,这也是很好的方法教学,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教学,而且还是考试方法,只很值得学习的。
第二、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我们的课堂上是分组围坐的,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互相学习是一个新做法,说是“互学”,实际就是优秀学生教学困生,也就是我们说的“兵教兵”。教师不可能教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就有很多学困生无所事事,最终是掉队到永远赶不上队伍。而小组学习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组能照顾到一个学困生,我们六个组就照顾到六个学困生,只有40人的班级,能照顾到六个学困生,应该对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是莫大的福音。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发挥小组中优生对学困生的拉升作用,这是“精学”的重要内容。
第三、课堂上还是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课堂上, 教师一再抱怨如果给学生自学,就完不成教学任务,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出现所谓“完不成教学任务”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精讲”做的不够好,本来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有了四句还没有说明白,本来不需要讲的内容,却讲了近10分钟,这样,自然就没有了学生自学的时间,我觉得如果一节课给学生10分钟自学的时间(当然,这10分钟可以是间断的),不论对于哪个层次上的学生都是有好处的,具体说来,对优生来说,他有足够的“反刍”时间,对差生来说,他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甚至在这个时间里还可以问一问优秀学生,对于中等学生来说,这10分钟可能是用来对刚才似是而非的内容进行一个小小的梳理。就是对教师来说,也是个好事,至少你有几分钟歇嗓子的时间……我们不要把课堂上的太满,那时挨累不讨好的事情。
当然,“精学”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我们只是在探索中去实践这个系统的某个环节,尽可能找到科学学习的一点点路子,探索的角度越宽,我相信:我们离真理就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