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国家容不下杨振宁
作者:刁博
近日有媒体发布消息,之前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杨振宁、 姚期智已放
弃了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日前两位教授正式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
科学院院士。
这则消息很快引爆了门户网站的首页,跟帖数暴涨。从跟帖中可以看出,大
部分人对杨振宁持有着一副谩骂的姿态。
杨振宁是谁?1922年生于合肥,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
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和李政
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1957年获得实验证实当年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够大,但宇称不守恒只是杨振宁学术成就中的一个小项,他的杨-米尔
斯方程(规范场理论)让他排在了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之列(鲍尔奖获奖
词),他无愧是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界出类拔萃的设计师(富兰
克林奖章获奖评价)。
人们为什么骂杨振宁呢?骂杨振宁主要肇始于他在82岁时娶了28岁的第二任
妻子翁帆。也是在那时候,他和李政道因谁先提出宇称不守恒而决裂一事再次被
议论纷纷。还是那个时候,很多人指责他年轻的时候不为祖国出力,老了回国来
享受了,并拿钱学森、邓稼先和他进行对比。
82岁时娶28岁的,指责杨振宁的人或许都会觉得这理由站不住脚,所以才翻
出他和李政道的决裂,并拿“爱国”指责杨振宁。李杨两人的争论已跨越了半个
多世纪,多位学界、政界大腕都试图去调解但无不失败。因杨振宁在国内被
谩骂着,网络上关于李杨二人孰是孰非的讨论有些已偏离了事实,甚至故意倾向
了李政道。
事实上,在二人做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之前,杨振宁就已发表了他的规
范场方程,而宇称不守恒是规范场理论的一个应用特例。也许是当初两人的讨论
触发了各自的灵感,两人都想到了可能是宇称不守恒。我想,如果当初两人没有
合作,那么他们可能各自独立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也可能宇称不守恒
由另一位科学家提出。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他们之间的争论。我说这些不是要为谁
辩护,只想提醒一下不要被谩骂声左右了事实。
至于有人拿“爱国”说事,拿钱学森、邓稼先去和杨振宁做比较。每每看到
这样的情景,我心里不免一笑,嘲笑?苦笑?说不清到底是怎样一种笑。但我清
楚,拿钱学森、邓稼先去和杨振宁做比较的人,肯定不了解钱学森,不了解杨振
宁。杨振宁搞的是基础科学的研究,钱学森、邓稼先搞的是两弹一星。基础科学
是属于全人类的,两弹一星只属于一部分人,其中也有着时代因素、政治因素。
杨振宁有一篇美文《邓稼先》,里面有一部分描述了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
海默和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忠厚朴实,
性格截然不同甚至走向了两个方向的极端,但却各自为美国和中国设计制造出原
子弹。杨振宁在文中写道“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
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人只有在正确的位置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价值。当初放弃国外的优越
条件毅然回到祖国的科学家们值得敬佩,但没有回国的也不该受到指责,他们中
的很多人同样也值得尊敬。回国还是不回?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已能够作出一些审
视。如果当初杨振宁也和邓稼先一样选择了回国,或许他也能造出原子弹,但20
世纪的人类却失去了一位叫杨振宁的能够媲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大物
理学家。100年后的人类肯定会用今天赞美麦克斯韦的文字去赞美杨振宁。
热捧钱学森谩骂杨振宁的人们他一定不知道,不知道那个“亩产万斤”的科
学依据就是钱学森给出的;不知道今天李一、王林之流的“”能够大有市场
离不开钱学森八十年代对特异功能的鼎力支持。人们可以原谅甚至无视钱学森的
亩产万斤和特异功能,却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般的揪住杨振宁娶28岁的老婆、晚
年才回国。这个世界让人看不懂。
宣传的力量是可怕的。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人被国人捧上天离不开宣
传的力量,而杨振宁这位曾经的美国人是不会享受到中国政府的这种包装的。中
国的高校把杨振宁请到学校工作,那是中国的科学界对杨振宁的尊敬。但要在中
国好好工作,光靠成就和能力是不可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门道。杨振宁就不懂
那些门道,他难以在这里容身,所以他会受到漫天的谩骂。
近几年来,有很多在国外取得了一些成就的科学家放弃了外籍身份回到中国
工作。他们中有懂门道的,也有不懂的。懂门道的平步青云,尽管干的是工匠活,
却轻松成为院士,还是顶级高校的副校长,被尊称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不懂
门道的尽管成就不比别人差,却在院士初选中就被筛掉。这就是现实。
晚年的杨振宁根植于中国让人钦佩,他或许以为以他的影响力能够让更多的
科学家选择到中国工作。但改变土壤才是收获的前提,连杨振宁这样的大科学家
都难以立足,又有多少人能够安心在中国搞科研?(SciFan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