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0月30日专电(记者桂娟)考古人员日前在我国隋唐时期重要窑址河南巩义窑址保护控制地带内,新出土数以万计的唐代瓷片和大量基本完整或可复原瓷器,为巩义窑址瓷器生产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实物资料,并对进一步探寻瓷窑和作坊遗迹分布提供了线索。
巩义窑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部,由分布在白河两岸的一系列窑址组成,是我国隋唐时期一处重要的烧制白瓷和唐三彩的古窑址,也是青花瓷的发源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配合基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在其保护控制地带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此次考古共分为4个发掘区,发掘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出土唐代素烧、三彩、两彩、白瓷、青瓷、青花瓷、黑釉、酱釉、绿釉、黄釉、蓝釉等数万瓷片及大量基本完整或可复原瓷器。
出土瓷器器型有三足香炉、灯、印花洗、三系壶、四系罐、钵、瓶、水注、执壶、鸡首壶、五足鼎、碗、杯、枕、豆、盏、盘等,此外还有鸳鸯、鸽、马、骆驼、狮子、大象等动物俑,以及人面埙、猴头埙、童子俑、佛像等瓷器及其相应陶范。
出土窑具有三叉支烧、柱状支烧、碗状支烧、方形、圆形垫板等,一些窑具上刻划有数字六七和文字高玄等刻划符号。
此外,考古还发现隋唐时期的一批残瓷窑、石灰窑、澄泥池、窑炉和灰坑,以及宋代窑洞遗址、陶灶等。
由于国内目前所知的古代石灰窑很少发现,此次新发现的3座隋唐时期石灰窑让专家倍感珍贵。这3座小型窑炉呈圆形,保存较好,其形制大小迥异于唐代北方地区常见的馒头形和方形瓷窑,窑炉内紧密填充着青石块和白灰,不见一片瓷片,与制瓷无关,为专门烧制石灰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