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物质的运动有各种各样,它表现为位置的变动、发热、发光、发生电磁现象、化学过程,以至于人们头脑中的思维活动等不同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最简单、最初级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如,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机器的运转,大气和河水的流动,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行,建筑物的振动,等等,都是机械运动。
理论力学所研究的内容是以伽利略和牛顿所建立的基本定律为基础的,属于古典力学的范畴。十九世纪后半期,由于近代物理的发展,发现许多力学现象不能用古典力学的定律来解释,因而产生了研究高速物质运动规律的相对论力学和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在这些新的研究领域内,古典力学内容已不在适用。但是应该肯定,在研究速度远小于光速(30万千米/秒)的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别是研究一般工程上的力学问题时,古典力学的足够准确性已为实践所证实。同时,在古典力学基础上诞生的各个新的力学分支正在迅速地发展。
远在奴隶社会时代,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机械(如斜面、杠杆等),并在不断使用和改进这些工具和机械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从经验里获得知识,形成了力学规律的起点,我国古代在“墨经”、“考工记”、“论衡”和“天工开物”等书籍文献中,对于力的概念、杠杆原理、滚动磨擦、功的概念、材料的强度,以及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都有相当多的记载。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在很早就积累了丰富的力学知识。在欧洲,比“墨经”晚一些时期,相继出现了阿里斯多德的“物理学”和阿基米德的“论比重”等著作,奠定了静力学的基础。
欧洲在漫长的中世纪里,经历了黑暗的封建统治,生产力和科学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及至十五世纪的后半期,由于商业资本的兴起,手工业、航海工业和军事工业等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而促使力学和其他科学随之迅速发展。
在十六到十七世纪,力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伽里略根据实验,提出了惯性定律的内容和加速度的概念,从而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经过笛卡儿、惠更斯等的努力,后来由牛顿总其大成。牛顿于一六八七年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完备地提出了动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并从这些定律出发将动力学作了系统的叙述。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古典力学的基础。
十八、十九世纪是理论力学发展成熟的时期,相继提出了重要的虚位移原理、达朗伯原理以及著名的拉格朗日方程,这时经动力学普遍方程为基础的分析力学发展起来了。十九世纪上半期,由于大量机器的使用,促使功和能的概念形成,并发现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这个定律不仅在工程技术问题中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沟通了机械运动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间的联系。另外,在刚体动力学、运动稳定性和变质量质点动力学等方面也有许多重要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