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7月31日专电(记者吴锺昊)日前,江西省景德镇市御窑博物馆公布抢救性考古发掘最新成果。经过近千平方米的发掘后,考古人员在御窑博物馆(新馆)区域陆续发现并清理出大量窑业遗迹,并获得大量瓷片、窑具等遗物,充分展示了各个历授景德镇御窑周边民窑窑业生产状态。
从2016年2月开始,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景德镇市御窑博物馆(新馆)区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横跨千年的窑业文化堆积层。
考古人员陆续发现并清理出房址3座,作坊址2座,池子15个等众多明清时期的居住与作坊遗迹,发掘出宋、元、明、清、民国等五个时期的窑业文化堆积,并获得大量瓷片、制瓷工具、窑具、铜钱等遗物。尤其是晚明遗物中还发现了一些外销瓷的踪迹,印证了明朝实行的官搭民烧制度。
景德镇御窑厂是中国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在长达六个世纪的时间里,为天下窑器之所聚,烧制出数不胜数、精美绝伦的瓷器。目前,海内外拍卖价格较高的古瓷器多出于此。
有居住的遗迹,有窑炉的遗迹,甚至还有作坊、陶洗池、拉坯的现场,这样一联系起来,就知道当年整个生产的状态。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介绍,这些考古新发现揭示出从明代中期开始,御窑厂周边民窑繁盛。
专家介绍,窑业文化堆积层的发现,还明确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东部区域界限,与早年学者们所界定的御窑厂之东不越中华路的结论相吻合。
目前,御窑博物馆新馆区域的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