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长江学者
UID: 35495
精华: 1
发帖: 332
威望: 462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60338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5 点
在线时间: 1713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9-30
最后登录: 2023-08-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2:26

 化解家校矛盾,抓手在哪里?

化解家校矛盾,抓手在哪里?
本报记者 樊未晨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14日   07 版)    只要娃儿好,累累也没啥。可是娃她说,不想上学校。在家被娘催,在校老师管。上课要坐直,课堂要听讲。如果没做好,被扣小红花。盼啊盼放学,还得写作业。古筝每晚弹,至少半小时。语文要阅读,每天十分钟。口算也得练,每秒1道题。英语天天听,听完要签字。拼音得默写,汉字要记牢。学校方针好,德智体美劳。今天故事****,明日诗朗诵。布置完作业,还有健身表。上周练跳绳,本周训托球。娃说娘啊娘,我想自由玩。我说娃啊娃,你已经长大。刚上一年级,这里是个坎。快乐幼儿园,一去不复返。开始讲学习,从此有竞争。养成好习惯,规矩不能少。

    ……

    最近,本报刊登了一篇家长自述——《6年后我将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立刻在家长中引起强烈共鸣,不少家长在论坛上、QQ群里分享自己的感受。文章开头的这首打油诗,既写出了家长的焦虑、又写出了孩子的无助,最近在很多一年级家长QQ群中被反复传阅。

    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配合?本报组织的相关讨论中,各路专家学者都认为,唯有家长和学校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化解家校之间的矛盾,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建立起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呢?

    老师家访“真的感受到了家长的热情和真心”

    今年秋季一开学,苏州教育局出台了一项新生家访制度,即要求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对刚入园、入校的学生进行一次家访。

    对这一制度,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不过真正走完15个家庭之后,感受还是挺深的。”苏州立达中学的总务主任马欧亚说。

    目前社会对教育的批评声音很多,很多板子也直接打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这导致一些老师不愿意跟家长有太多接触,生怕自己哪句话说错了,被家长抓住把柄,不仅给自己惹麻烦也给学校惹麻烦。

    有些老师甚至悲观地说:现在的家长要不就忙着给老师送礼,要不就等着挑老师的错。

    “可是等你真的走进孩子的家,接触家长后发现,大多数家长对老师是真心实意的。”马欧亚老师说,在家访的过程中,老师了解了每个孩子真实的成长环境,也更加理解了家长的需求。“这非常有利于将来对孩子的教育。”

    不过在家访中,老师们也听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传言:老师选择刚开学的日子到学生家去家访,不是就等着家长给老师送钱、送礼吗?

    马欧亚老师介绍,他一共家访了15家,没碰到哪个家长真的给老师塞钱,倒是有些家长拿出家乡的枣、粗粮、笋、蘑菇等土特产让老师带走,“虽然我们没有收这些东西,但是真的很开心。”

    虽然仍有不少人质疑家访这种形式,认为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老师跟家长的沟通完全可以依靠更加便捷、及时的现代化手段,但是,要缓解日趋尖锐的家校矛盾,加大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了解确实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效果也确实要远远好于隔着机器。

    家长了解学校才能作出更理性判断

    老师了解学生和家长,同时家长也要多了解学校。

    在不少学校,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不太希望家长过多参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这无形中让家长对学校产生一种隔阂,不知道学校和老师到底在做什么?

    “很多矛盾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北京教育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学生家长的何育萍说,“因为渠道不畅通而使得一些负面情绪得到了积累,最终造成矛盾的爆发。”

    “我们也有过失败的尝试。”石家庄外国语小学副校长王燕洁说,“现在我们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很多环节。我们发现,家长哪怕就在学校完整地待上一天,他们就会帮助学校一起做学生的工作,也会帮着学校一起做其他家长的工作。”

    “把家长请到学校,这是一把双刃剑。”王燕洁说,这对老师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激励,家长并不是来听一节课,他们会整体地感受一个班的班容班貌,这些不是作假能做出来的。另外,家长走进学校以后也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对老师也多了一分理解。

    何育萍说,家长了解学校后会进行更加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她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经常跟北京市中小学校长打交道,所以,她有机会把孩子送进最著名的学校,她也跟很多家长一样纠结过,担心孩子在普通学校无法获得最好的教育,“但是,跟不同学校接触过之后,我发现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也有很好的理念,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实施着这些理念。”经过理性的思考后,何育萍把孩子送到了单位附近的学校。

    “因为了解,所以信任。家长了解学校后就会跟学校保持着理性的距离,让学校安心做好教育。”何育萍说。

    现在不少学校都成立了家委会,希望能在家长和学校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教育学者、复旦大学博士付小平说,现在不少学校并没用好这个平台,没有给家委会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使得一些家委会成了家长共同为班级作贡献的组织。

    据了解,现在王燕洁所在的学校非常重视家委会的作用,学校所在集团有集团级别的家委会,学校也有家委会,各年级、各班也都成立了家委会,每一级家委会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月对工作进行研讨,然后跟老师一起参与对学生的教育。

    媒体要更多地传递正能量

    家校矛盾的彻底解决还有赖于媒体的力量。“一些媒体经常夸大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一位中学校长说。这位校长介绍,一次学校搞活动请工人给挂横幅,结果一个人不小心摔伤了,马上有媒体记者赶到学校,到处打听是不是出现了学生事件,当听说是工人不小心摔着了,记者们不一会儿就都散了。“一些媒体对我们教育并不宽容,不能总是盯着负面事件,也要更多传递些正能量。”

    北京一中校长汤朝晖也认为,现在不少学校都在努力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糟。对于教育,整个社会都有着过于强烈的焦虑,正是这种焦虑使得教育中的各方都很紧张,一根绷紧的绳子哪怕遇到很小的力量都会迸发出强烈的反作用力。

    文章开头的那位家长在打油诗最后这样写道:

    “小学生教育,会有大不同。老师很辛苦,关键在父母。习惯要养成,快乐不能丢。孩子会懂事,心态要放松。”

    当家长、学校和整个社会都能平静地对待孩子的成长时,家校矛盾也许就能迎刃而解。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