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博士生
UID: 63244
精华: 0
发帖: 2247
威望: 2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6025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12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06
最后登录: 2017-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03-28 14:54

 潘书朋:孩子命,真的是家注定!

 2015年秋季,笔者有幸被借调到城区的实验中学“支教”。一年难忘的城区任教经历结束之后,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学校继续着乡村教育事业。如果说笔者始终在乡村学校任教,或许对于城区的教育只是作为旁观者的臆想,可当真正深入其中,才会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差距。今天笔者只想谈谈:城乡孩子的差距源自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
  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家校共育的效果
  目前在这个信息化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便捷迅速。为了便于家校共育,班级都会有自己的QQ群,微信群等,这原本是学校与家长进行交流很好的渠道。记得一年的城区“支教”期间,笔者与家长进行书信交流写了四十三封信,内容包括教育孩子的经验、物理学科方法探讨、如何做优秀家长的做法等等,应该说,真是由于家长积极参与教育的态度,才让这些孩子有了一个成长的良好环境。
  反观回到乡村学校之后的现状,尽管也有相同的方式,可是班级的QQ群,微信群很少看到家长的身影,有的只是老师布置作业,将“坏”孩子进行“游街示众”的场所。这种“单相思”的教育沟通方式,让家校合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反思与建议:尽管目前是网络时代,信息沟通变得多渠道话。可是应该看到城乡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在城区的学校,通过QQ、微信群,以及书信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是比较有效的。可是对于乡村的家长来说,由于自己的文化素养所限,这些有点“高大上”的交流方式,有的时候其实还是不适用的。对于乡村家长的交流沟通方式,我们曾经采用的“家访”还是很有效果的。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却将“面对面共情”的交流方式给淡忘了。
  为此,对于乡村学校家长的沟通交流,应该采用以“家访共情”为主,“网络交流”为辅的的方式,从而共同将孩子的教育事业做好。
  家长的引领影响了孩子成长的轨迹
  城乡孩子的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家长的模范引领还是任其“自由疯长”。从一年城区“支教”生活与孩子们的接触来看,城区孩子的综合素养都比较高(当然也存在一定的个例),这主要源自家长的正确引领,很多家长的视野开始变得开阔,尽管“唯分数论”的导向还在起作用,可是一些有眼光的家长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不再仅仅盯着孩子的分数,而是注重家庭教育的影响。
  相反乡村的家长由于自身因素的原因,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培养还是茫然无知的,很多时候孩子是属于“无人陪伴”,完全属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即使有些家长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开始将眼光投向了城区的寄宿制学校,其实完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反思与建议:看看城乡家长之间的差距,就不难理解为何有的乡村孩子中途选择了退学,并非自己真的没有能力读下去,只是各种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影响,让一些孩子的人生早早变得灰暗起来。为此,要想拯救乡村教育,首先要唤醒乡村家长的意识,可是这又谈何容易。所幸的是,我们看到一些乡村学校,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出了一条“家校共育”之路——“孩子入校,家长入学”,即:孩子在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家长就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来。
  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基础教育之后,静下心来仔细反思,有的时候学校教育其实是很无奈的,教师的力量和作用真的没有那么大。真正起作用的因素其实是源自孩子的家庭,任何一个成功的孩子身后都会有高素质的父母在默默付出,同样,一个问题孩子的出现也必然有问题父母的存在。
  孩子命,家注定,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对了。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够用心养育自己的孩子,为了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也为了自己家庭的幸福安康!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