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公报》载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逆春气,则少阳不升,肝气内变。”春天是阳气初生之季,属少阳之气。少者,小也,意味?春天的阳气微微初生,不像夏季那么隆盛,需要精心养护。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随?年龄的增长,体内的阳气会逐渐减弱,而阳气不足又会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早衰。所以,从春季开始到夏初,在自然界少阳之气生发之时,要顺应阳气上升之势来养阳,这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可有效延缓衰老。
在日常生活中,保护阳气的方法很多,方法到位,少阳之气蓬勃向上。
热水泡足 保暖御风寒
春季阴寒未尽,气候多变,温差幅度很大,人体容易受寒,伤及阳气。《老老恆言。燕息》说:“春冻未泮,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人体的头部及上半身不仅属阳,且有多条阳经循行于此,所以上半身的阳气较为旺盛,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强;而下半身属阴,多条阴经循行于此,因此,下半身的阳气较之上半身来说较为薄弱,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弱。所以下半身尤其是人的双脚,是保暖的重点。经常用温热水泡脚,以升阳气。
拍打 背部主阳气
背部是一身之表,又是督脉述行之处,督,有总管、总督之意。督脉与人身之阳经关系密切,有“阳脉之海”之称。与其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贯穿全身。督脉具有总督一身之阳气的作用,风寒易从背部入侵机体,背部受寒,最易伤体内阳气。因此,春季尤要注意背部保暖。中医认为,人体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五脏六腑皆繫于背部。拍打背部,就是以督脉和膀胱经循行路线为重点区域,对背部进行全面拍打,拍打手法是手指併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眼脊椎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反覆5遍,然后双手搓热,温捂腰部,每天1次。
此外,可选择阳光充足的上午,晒晒后背,特别是大椎穴,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既可疏通经络,又能调节神经功能;而且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腰背酸痛,胃肠功能紊乱,以及便秘、高血压病、冠心病、肝郁不舒、呼吸系统、腹痛腹泻等,多种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倘若背部保暖不好,旧病还易復发加重。
子午睡好 升阳头脑清
晚上23点至凌晨1点胆经最旺盛。此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辰,阳气开始生发。阳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胆经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胆结石一类病症。因此,人在此时入睡,对一天至关重要。就是在养阳气,养好阳气对人的寿命至关重要。中午11点至13点,心经旺盛。《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脉为血液循行的隧道,营血行于脉道中,全赖心的功能,使之周流全身,濡养机体。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中午吃完饭以后,要小憩片刻,不要超过40分钟为宜。适宜养心,到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如果这两个阶段不注意休息,就会加重阳气的损耗,使体内的阳气越来越弱。
饮食助阳 减酸宜甘味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升旺盛,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初春阳气升发,辛甘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如葱、姜、韭、枣、花生等皆宜,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食,如参、茸、附子等。春为肝气当令,肝旺则克脾,使中土衰弱,不利健康。故《千金要方》说:“春不食肝”《摄生消息论》中有:“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宜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麵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因多食酸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碍,影响消化吸收;多食酸使脾土受克而损伤脾气。在春季提倡多食含维生素B较多的食物和新鲜蔬菜。现代营养学认为,缺少维生素B,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故要常吃黄绿色蔬菜,如胡萝蔔、菜花、元白菜、柿子椒等,寒凉油腻之品易损脾阳,应少食。
艾灸穴位 通经和气血
保健灸以养阳:阳虚体弱者可在春季,可用艾灸在关元穴、足三里、涌泉穴上灸烤,补充脾肾之阳气,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保养脏腑,益寿延年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