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距今4000多年前的陕北先民吃什么吗?日前,陕西的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寨峁梁遗址的土样进行浮选,证明那个时代人们的主食应该以粟和黍为主。同时局限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先民们必须采集大量的藜(如今野菜的一种),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食物短缺。
寨峁梁遗址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附近一处椭圆形山峁上,除南侧与其它山梁相接外,三面均临深崖。2014年7至11月,考古工作者在遗址内共清理出房址66座、圆坑10座、方坑3座,出土了陶、石、骨等200余件标本。而综合各种考古证据,这里相当于石峁遗址下属的一个村落级别的部落。
专家从厚厚的黄土中,浮选出13类共计5493粒碳化种子,是目前浮选出种子数比较多的史前遗址。这其中粟和黍的数量最多,共计2411粒,约占总数的43.89%,这也说明了它们是那个时代陕北先民主要的饮食来源。
按照传统观点,那个时代北方先民饮食是以粟为主、黍为辅,但在寨峁梁这二者的地位相差并不大(数量相差不多)。专家分析这可能和寨峁梁遗址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低,更易于耐旱又耐寒的黍的生长。
此外,专家还浮选出了1650粒藜,且绝大多数和粟、黍出现在一个专家推测为房屋储藏室的坑内,这极有可能是先民有意采集,当做食品储备起来的。而时至今日,食用藜仍是不少地方的习惯,所以专家推测寨峁梁的先民,除了种植粟和黍之外,还靠采摘藜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食物危机。
那么藜的味道究竟如何?在《韩非子五蠹》中,粝粢之食,藜藿之羹指的就是非常粗糙的饭菜。但在4000多年前,受条件限制,居住在寨峁梁的先民们除了种植粟和黍之外,还必须采摘难吃的藜来填饱肚子。(记者敬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