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愚学园
www.SciFans.net温馨提示:
中科院地化所刘再华团队揭示了我国西南岩溶碳汇变化主要受水文驱动的规律。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水文学杂志》。
该团队选取了分布在贵州省境内的3个典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岩溶地下河流域为研究样区。3条河流分别是荔波县板寨地下河、独山县黄后地下河和普定县后寨地下河,其中板寨与黄后地下河位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盆地的斜坡过渡地带,后寨地下河位于贵州高原面上。
科研人员利用高分辨率的多参数水质记录仪,监测了这3个流域出口处在2007年5月~2013年10月连续多年的降雨量、流量、水温、pH值与电导率变化,并结合现场滴定与实验室分析的水化学数据,初步建立了水中溶解无机碳浓度与电导率的线性关系模型。
研究发现,土壤覆被与岩性主要通过影响流域的入渗系数和土壤中二氧化碳的生产率调控岩溶碳汇通量;随着地下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这些流域的岩溶碳汇通量呈现1.7~2.5倍的变化。以上研究表明,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均能通过改变径流引起岩溶碳汇通量的变化,从而证实以往认为自然界中岩石风化碳汇通量是基本不变的假设值得商榷。(来源:中国科学报 彭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