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童的背后?
近日微信都在传济南外国语学校的李泽阳被剑桥大学录取的案例。
李泽阳同学文理****************修,英语水平超过母语,学习了大学化学的内容,还进入山东农业大学国家级生化实验室当助教。
好吧,这我都信,不然剑桥不会录取。
匆匆百度了一下,只看到李泽阳母亲蒲春曼的名字,好象是一个幼教老师,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及一个推论:李泽阳的大学化学是怎么学习的?有没有人帮他?那些实验是怎么做的?李泽阳的父亲是不是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
当下所有的转载文章中都没有李泽阳父亲的信息,我担心是初作者为了突出主题,而特意隐去了这一条关键信息,因为这个逻辑它不成立。
我之所以有这个怀疑,是因为我知道一个类似案例,人家是武汉大学化学系博导的孩子。
以前也有一个类似案例,报道武汉某中学的一个女生打乒乓球上了清华大学,说她学习好,体育好,文章中只讲她爸爸的长期陪伴,而没有讲她的母亲。而我刚好是乒乓球爱好者,在球馆里,教练告诉我:她母亲是乒乓国手。
(2)情商还是智商重要?
不好意思,一激动把“痞气”写成了“匹气”,总是不自觉露怯。
2016年电视剧“欢乐颂”讲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智商比情商重要。
在当下的语境条件,把事办好、把问题解决比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所谓情商重要得多。
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传记,越是成功者,越多性格怪僻者。乔帮主还被自己创办的公司踢出局,牛顿、图灵都没有一个好脾气的。
在跟学生讲职场规则的时候,我这样讲:同学们,好好工作,把老板交办的事做好。如果事做不好,你就是把老板叫爹,老板也不认,因为老板自己有儿子。
有人讲,团队合作,不要忘了,团队只团结有能力的人;没有能力,是没有谁会来团结你的。
(3)快乐童年?
最近几年,中国的初等教育被快乐教育来个大。
请看:
小学好轻松,四点半就皆大欢喜地放学了;
低年级数学课取消,英语高考不考;
孩子要时常表扬,批评也不能使孩子难堪;
……
孩子只管快乐与玩,这教育,听起来真美好呀。
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艰苦智识的挑战。可这种“快乐教育”的结果是:光玩了六年,基本礼貌、知识、能力和视野一个都没有,还一个个心比天高,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受不得管、吃不了苦、听不得骂、学不会基本加减乘除。
到了初中、高中差距显露出来,想追赶,又碰上青春期,成长的烦忧和成长的压力之下,有多少后悔的故事。
考不上好大学,又没个好身体,你说怎么办?
我就想问问那些由着孩子减负的家长,你家存款后面究竟有多少个零,就这么有底气让孩子在基础教育的阶段,没头没脑的玩?
那个最先给孩子端出“快乐教育”鸡汤的究竟是谁?真应该逮住好好打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