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诞生于最初的母婴关系之中,是幼儿发展与成长基础性的心理需要。良好的安全感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以及顺利社会化。家庭作为幼儿获得安全感的最初源地,母亲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影响者,和谐完整的家庭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安全感的形成,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婴儿从离开母亲子宫那刻,面临外界环境的改变,寻求庇护以获得安全感就成了婴幼儿成长的基本内涵。幼儿安全感主要是指身体以及心理方面的安全感。身体的安全感主要源自所处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心理的安全感依赖于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需求的及时满足。在汉斯出版社《社会科学前沿》期刊中,有论文对家庭教育中幼儿安全感培育的主要路径提出以下建议:
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最初的成长基地,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能带给幼儿最初的信任和安全。因此,首先家庭成员结构最好完整,孩子的养育过程不是母亲的独角戏而是父母共同的义务,给予孩子充分的温暖和专业的爱。其次,增强作为父母的责任感,增强为人父母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育儿意识,学习专业的育儿方法,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发展幼儿安全型依恋。最后,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父母的言行要一致,维持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多鼓励支持孩子的探索性行为,锻炼他们的自主独立意识。
建立和谐的早期亲子关系。在儿童人格发展的第一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培养儿童安全感。由于婴儿出生时极为软弱无力,面对陌生的环境。母亲作为首先与婴儿接触的人,应当给予他足够的爱和呵护。母亲要与婴儿进行亲密互动,保障他在一个温暖、稳定有人关心呵护的环境中成长。同时还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经常对孩子作出爱的表示,进行身体的爱抚,语言表情的互动,温暖的怀抱等。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早期和谐亲子关系的关键,是母子情感交流形成依恋关系的必要和首要条件。
选择正确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够给孩子专业的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常常忽视“了解孩子”的重要性,专业而理性的爱是儿童安全感建立的基础。父母一方面要遵循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激发儿童的发展潜力,同时也要进行方法上的引导,给予启发性的帮助,多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进步和良好表现,以此增进自我认同和自信,从而获得稳定而牢固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