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69801
精华: 1
发帖: 3205
威望: 30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4391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670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5-28
最后登录: 2017-09-13
楼主  发表于: 2011-05-07 08:05

 纳米电子学的十大难题

1.分子电子整流器或分子电子晶体管  为了增加密度并把纳米电子器件的工作温度提高
到低温范围以上,必须在单分子那么大的尺度上制造纳米电子器件。达到此目标的一个
重要途径是设计与合成具有传导和控制电流或信号所必需的本征物理特性的单分子。这
条途径通常被称为分子电子学。然而,迄今为止,已能正常工作的纳米尺度分子电子交
换器件和放大器件(例如分子晶体管和分子量子点)还没有做出来,也没有演示过。但
是,一种已能正常工作的分子导线已被合成和测试。正在攻克分子电子晶体管制造和测
试难题的小组包括:詹姆斯?图尔和马克?里德小组以及普度大学的一个跨学科小组。
    2.把分子晶体管和导线组装成可运转的电子器件  即使知道如何制造分子晶体管和
分子导线,但把这些元件组装成一个可以运转的逻辑结构仍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一种可
能的途径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按照IBM苏黎世实验室最近演示过的一种方法把分子元
件排列在一个平面上。组装较大电子器件的另一种可能的途径是通过阵列的自组装。普
度大学的一个跨学科小组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3.纳米硅基量子异质结  为了继续把固态电子器件缩小到纳米尺度,就必须构建纳
米尺度的量子势阱。为此,必须制造出很小很小的类似层状蛋糕的固体结构,其中不同
层是由不同势能的不同半导体制成。这些层状结构称为"半导体异质结"。要可靠地在纳
米尺度上制造出半导体异质结非常困难,而在纳米尺度上把硅化合物制造成半导体异质
结就更难了。但纳米电子学研究人员还是一致认为,这是固态电子器件继续迅速微型化
这个趋势所必需的。
    4.纳米尺度量子点电池和无线逻辑器件  圣母大学的伦特教授和波罗教授提出的构
建无线量子点计算机逻辑的设计理念对于制造纳米电子计算机来说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创
意。然而,要成为一个实用的设计方案,还需制造出这种类型的纳米器件并对其进行测
试。在圣母大学微电子实验室的加里?伯恩斯坦教授的领导下,这个方面的工作正在进
行中。
    5.兆兆位量子效应电子存储"芯片"  有了制造纳米电子逻辑器件的能力后,用这种
器件可以组装成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扩展结构是兆兆位的存储器阵列或芯片。这可为具备
快速存取能力但没有可动机械部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海量存储手段。其典型应用之
一也许是在这样一块芯片上存储一部电影。德州仪器公司的纳米电子学小组与马里兰大
学的唐浩(Hao Tang)正在合作组装这样一种兆兆位的存储器,他们利用的是微电子与
纳米电子混合逻辑线路。
    6.利用微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微型原子力显微镜进行纳米组装  用大探针对纳米结
构和器件进行机械组装是一种笨拙的方法且困难重重。一些权威认为,出于熵方面的原
因,这些方法注定要失败。因此,一些小组正在利用微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
镜进行制造和试验,他们认为利用这些微机电系统器件可使纳米结构的机械操纵更有效
。然而,这种微型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微型原子力显微镜还没有应用到实际的纳米组装中
。那将是向前跨出的一大步。
    7.利用微型扫描隧道显微镜或微型原子力显微镜阵列进行的并行纳米组装  纳米器
件最终要变得实用且经济上可行,则要求纳米结构能被迅速大量地组装出来。因此,仅
靠一台微型扫描隧道显微镜或微型原子力显微镜一次组装一个纳米结构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纳米器件要实现机械化组装,则需要由大量并行的显微"纳米操纵器"来完成。这个
方向的一些初步试验正在进行中,突出的有康奈尔大学的诺埃尔?麦克唐纳教授和斯坦
福大学的卡尔文?夸特教授。
    8.与能移动单个原子的正在工作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连接的虚拟环境  北卡罗莱纳大
学的"纳米操纵器"--控制"近似探针(proximal-probe)"试验的一个虚拟环境--是一项
伟大的、富于想象力的成就。然而,其虚拟环境所连接的近似探针仪器相对还很原始。
下一步是把一个相似的虚拟环境连接到一个非常灵敏精确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或原子力显
微镜近似探针上,就象IBM的苏黎世实验室和阿尔梅顿实验室在制造和显示纳米结构时
所用到的探针一样。接着,人们也许可以"体验"如何对制造纳米计算机或其它器件所用
的原子和分子构件进行操纵,控制自如地抓取原子和分子。这种创新肯定可以带来并进
一步加快概念突破和实用上的突破。
    9.逼真的模拟实际纳米操纵的虚拟环境  当前的纳米操纵器包括一个与虚拟环境相
连的正在进行的纳米试验。一个相对困难的、重要的挑战是做到在数字计算机上实时模
拟这一纳米尺度的实验,包括所有的关键量子力学效应,接着利用这种计算机模拟为纳
米技术研究人员生成一个虚拟体验。这种模拟虚拟环境要求的迅速、敏感、精细的量子
模拟远非今天的量子模拟技术所能达到。然而,一些小组正在攻克这一挑战。
    10."互连问题"  即便组装电子器件的所有其它挑战都克服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
解决,即由数万亿电子元件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组装而成的一台小计算机的适当结构及
整体布局的问题。整体结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众所周知的"互连问题"。简单地说,就是
信息在这样一种密集的计算结构中如何进出的问题。纳米计算机将把巨量信息存储在一
个很小的空间内,并有可能极快地使用和产生信息。因此,还需要一些结构来控制和协
调计算机的诸多元件。这些事实说明,计算元件之间、计算元件与外部环境之间需要有
大量的连接。就大多数常规计算机设计的微型化而言,由于电线之间要相互隔开以避免
过热和干扰或"串线",这样就有一些几何学上的考虑和限制,因此连接的数量不可能无
限制地增加。信息的输入/输出和控制显然需要新的策略。有人提出把几乎相互独立的
处理器组成的大规模阵列和分布式(甚至是"随机的")控制作为解决方法。这个领域要
做的工作还很多。一些科学家已经在为互连问题及其它结构问题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法,
伦敦大学的特里?方丹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