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革中国科研经费的分配体制?在指导思想上,应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除了资助措施更加公正、公平和透明之外,掌管科研经费的各部委也应纳入改革的范畴,国家应根据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对科技部、国家基金委等部委掌管经费的比例实施动态的调整最后,建议科学网编辑设立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变革的博文专题】最近科学网有好几个热点话题,一是方舟子被袭案告破,可谓大快人心;二是中秋诗会,吸引了很多极具文采的博主,为我们呈现了很多赏心悦目的美诗佳词;三是小日本欺我太甚,在9.18和中秋节这个极不合时宜的时间扣我船长,引起众多博友的集体声讨;此外还包括逐渐升温的诺贝尔奖年度话题等。 但是,大家似乎选择性地忽略了另一件可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那就是施一公、饶毅两位教授联合发表在《Science》上的社论已由有关部门递给中央高层,相关批示已下达给科技部等职能部门(《瞭望东方周刊》)。对于国内的科研体制问题,能得到中央高层领导批示的机会并不多,这次无疑是变革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重要契机,可能正如施、饶二位教授所言:目前正是中国打破研究基金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 但是,如何让高层真正重视,如何避免职能部门敷衍了事走过场?答案就是舆论!来自华人学术界要求变革的强大舆论!现在最为紧迫、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积极声援施一公、饶毅两位教授,制造铺天盖地的舆论,把学术界期待经费分配体制变革的声音发挥到最大!一位在美国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这应该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大事。 但遗憾的是,似乎很多博主对此漠不关心,好像自己就是不公平体制下的少数获利者而害怕变革似的!我只看到了戴世强老前辈等少数博主撰写的寥寥数篇相关博文。戴老前辈在《如何根绝科研掮客》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科研掮客的危害。事实上,当今中国最大的学术不是利用抄袭、剽窃和造假等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是科研经费分配体制这类制度性。目前,包括科研掮客在内的学术包工头们独揽经费分配大权,根据私人关系坐地分赃,常常将那些颇具实力但无私交的青年才俊排斥在资助对象之外。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变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破除这种潜规则至上、败坏学术风气、破坏学术传统、压制青年才俊的陈年积疴!如何变革中国科研经费的分配体制?鄙人不才,浅议几条: (一)在指导思想上,应根据科研自身的客观规律,从目前自上而下为主的分配机制向自下而上为主的分配机制转变。 (二)国务院应根据各部委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对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卫生部、农业部等部委掌管的经费数量实行动态调整,在各部委之间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目前,科技部掌握的经费数量巨大,但经费分配机制却一直饱受诟病,出现过申请人自己评自己等多种不公正的怪现象,提供了滋生和纵容潜规则的温床。按现实情况来看,科技部经费的产出效率远低于国家基金委,如果引入部委间的竞争,国家基金委掌握的经费应该大幅提高。 (三)关于经费资助的几点建议 1. 所有资助要秉着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原则,尤其是透明原则,因为很多见不得光的东西一旦透明化后就会自动消失; 2. 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处于科研创造黄金期的青年倾斜; 3. 杜绝私人关系,建立依据学术优劣的分配机制,但学术优劣的评价要考虑专业差别(不同专业top杂志IF相差较大,不能单纯依据IF进行比较)、地区差异,在同等条件下,宜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便从舆论上改变我国科研、教育资源过分集中于政治、经济中心的畸形分布格局; 4. 资助与历史绩效挂钩,建立绩效评估的红黄牌制度,杜绝拿钱不做事、不出成果的现象; 5. 注意个人历史成绩与申请书质量的差别,申请者个人积累只是提供重要参考(不能说有CNS文章后随便糊弄个申请书就该资助),基金资助与否应主要以申请书本身所体现的质量和学术价值为判断标准,要保证后发勤奋努力者享有接受资助的平等权利,要从制度上给予科研新人冒尖的公平机会。总之,不能让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变革演变为新贵族替代旧贵族的分钱游戏,而是要在公正、公平、透明的基础上让所有学者都有平等的竞争机会。 最后,建议科学网编辑设立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变革的博文专题。请博友们就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变革提出自己的见解,让此类博文多起来,在舆论上积极声援施一公、饶毅两位教授,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科研环境的良性化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基金申请指南与技巧谈
我们的相关人员曾经参与国内的863攀登计划项目,973的干细胞专项,自然科学基金自然不用说了,主写的就不少。973是主写之一,863是参与项目,子项目吧。同时,也成功申请美国NIH诸多基金的支持。另外,我们曾经与973项目的多个核心评委沟通过。我们团队成员有是江苏省无锡市海外高科技引进人才。 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同时,还帮助十多位临床博士和基础研究博士成功申请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但是,看多了,建议还是比较多,下面是总结国内基金申请中的一些情况,经验和得失,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当,敬请指正。如果有意见和建议,可以直接发到我们的信箱,谢谢!先讲一些常见的问题一 小基金大评估,大基金小评估。象973,大家都知道,基本都是内定,或定给两三个单位,然后相争。因为它是先写建议书上去,然后国家科技部是拿着建议书立项的。先立项后申请,而主申请的单位,十有八九是上海,北京这些大单位,内地单位有时也有机会,但是相对较少。而领衔的多是行业内出风头的人士。只是最终批给谁,这里面有很我道道。例如早年的干细胞专项,本来只有一个,最终北京上海各一个,也是取平衡。但2005年初的973干细胞项目,同样还是北京和上海争,结果呢,国家给哪一家都不好,最终一个也没批准。我知道973评委,就一个领域十几个人,如中医项目,医学项目,生物项目,说老实话,80%的评委都是过气的人了,根本不懂。他们所谓的讨论,有些胡扯的味道,真不是说这些老院士,老教授不管用,而是现在的科学发展真的很快。因此,如果不是特别强势的话,973这种项目就靠大树就行了。同时,争取在业内混过脸熟,要对老人家尊敬一些。但自然科学基金,虽然钱不多,但是审批很严格,评委都是一线知名的专家,其中多半都是真才实学的,很厉害。因此,来不得半点马虎,要认认真真,严格书写。二 标书不要老俗套。我见过很多标书,都是拿人家东西改改,然后就想申请,基本是失败的。另外,还有部分标书,一看就知道东凑一点,西凑一点的。不少内容直接从网上copy的,甚至还有很多错误,牛头不对马嘴,这是最忌讳的。如有人将腺病毒转染与腺相关病毒转染没搞清楚;如有人将基因芯片与蛋白芯片没有分清。三 标书太新,没有一点基础。有人为了追求新意,标新立意,结果自己实验室一点基础没有,纵使有太大才能,也难以申请标书。评委很看重实验的基础的。因此,也不是将所有的新东西加在一起就OK的。四 不是方法越多越好,而是需要逻辑性,严谨性。有人将各种方法堆砌在一起,认为这样就严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关键看各种方法的逻辑性。甚至有人连这个方法达到什么目的都没搞清楚,这样的标书大有人在。五 书写表达要有条理。别小看这点,我们看过的自然科学基金中,有1/3的标书,语言表达不成体系!一段小小的摘要,都写得乱七八糟!全文总是重复那几句话,而且有不少句子表达根本不通顺,读起来都难受。书写的工夫,看似简单,但做到并不容易。下面呢,则介绍一些有益的经验。一 突出创新和亮点。包括摘要,正文,都需要突出文章的大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这项研究的创新点,而不是平淡无奇!如有人写一种新的人工骨材料修复骨折损伤,结果在摘要中有一些具体的数据,修复得如何如何。但是在这一细节上,评委不可能如此专业,即使效果再好,通过这些数字,也看不出来的。相反,如果作者告诉本材料与国际公认的材料对比,结果如何,但是成本低,组织相容性更佳;或目前在骨修复过程中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难题,本材料可以解决,这样就完全不同了。二 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两种新方法。如增加这两种热点的新方法,如酵母双杂交,RNAi,慢病毒转载,基因芯片或SNP芯片,三维重建,fMRI或PET,活体荧光成像等等。不能多,一两种就可以了,用来点缀,既表明,我们实在,许多都是有基础的,但是又不落俗套,有创新,有探索!这很能长分的。三 立题选择与国家大方向一致的,或是相对前沿的。要求一定多么前沿是很难的。但是有两点,一是与国家大方向一致,如这两点火的IPS,HIV疫苗,中药指纹图谱,中药复方机理等,这是国家在中长期发展计划中明确指出支持的。如果是基础研究,要相对前沿一些,或者找一些新的东西做一做。如十几年前NO比较火,结果2002年发现H2S也有类似作用,结果国内几个实验室专门研究这东西,申请了不少基金。还如内皮素ET是缩血管的,结果发现urotesin作用更强,于是又成功申请到很多基金;如进一步发现CGRP是强大的舒血管肽,与之相应的几个多肽,只要一经发现,就有些单位专门做这玩意儿,申请标书特容易,一个字,新发现的东西。四 需要用几张图进行表示,不能全部文字。一份好的标书,其中的实验流程,课题的假设等,都可以用流程图表示出来,那效果不一样,清晰!这在973标书中体现很好,大量的漂亮图在上面,很好看,很直观。但是自然科学基金标书中,这类图就比较少,一般加上几幅,明显增色!我们scifans.net工作人员为一些单位修改过标书,增加和美化过一些图表,结果中标率奇高!五 切不可前后矛盾,同时语言至少要通顺。别小看这东西,许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标书一定要请学生多读读,多改改。不行的话看几篇国外的review,将人家的introduction部分翻译一下也好!
以上内容由辑文编译
www.scifans.net整理,转载请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