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共进口煤及褐煤3591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5%;进口额为182.14亿元,同比增长2.1%。据业内人士介绍,褐煤进口增幅较快,除了需求较大外,褐煤利用项目的投资和技术利用越来越多也是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褐煤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我国积极推进褐煤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一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或试运行,并通过示范项目的试运行突破了很多的技术难题,进一步优化了工艺流程,逐步走出一条技术日渐成熟、工艺日趋稳定、规模逐渐扩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的褐煤综合利用道路。
褐煤综合利用不宜操之过急
国家能源低阶煤综合利用研发中心主任、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夏吴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项目从经济上是合算的,技术路线看似合理,也没有环保问题,但对褐煤的利用不充分,存在资源浪费。因此,我国褐煤综合利用发展应该稳步推进,不宜操之过急。”
据了解,褐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东部和云南,预测总资源量为3194亿吨,其中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褐煤占全国的77.55%,云南的褐煤占全国的11.88%。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河北、山东、广东、海南和四川等省区的局部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但我国90%以上的褐煤用于电站锅炉和各种工业锅炉的燃烧。”夏吴介绍说,由于褐煤水分含量高,能量密度低,将其用于发电存在诸多不足,比如燃料消耗大,能量利用率低,能耗和维修费用高。
根据全国70个主要褐煤产地(包括176个井田或勘探区)的资料统计,褐煤的全水分一般在30%至50%,空气干燥基水分在10%至20%,个别可达30%以上,这些也成为阻碍褐煤脱水提质加工的最主要障碍之一。
对此,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会长张绍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褐煤的全水分高、发热量低,制约了其工业利用价值,是各煤种中变质程度最低、品质最差的煤。
“褐煤提质的技术路线基本上分三个层面,即浅度提质、深度提质和褐煤化工,目前各种方式都有研究、都有发展,大约有20多种。”张绍强说。
当前,我国褐煤资源利用方式及主要技术路径包括褐煤燃烧发电、褐煤干燥成型提质、褐煤热解(干馏)提质、褐煤气化、褐煤综合利用多联产等。
据资料显示,目前多种褐煤提质技术都有相应的试验和示范项目正在进行中,投煤试验都大量出现技术问题,一部分处于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