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公园另一个大水货的“科普”笑话
作者:PHD梦
水货哪都有,科公特别多。今天我们来扒一扒科学公园“业余科普心理学”
的捣蛋之父。
牛逼的人各有各的牛逼,水货却往往是相似的。和七是一样,捣蛋之父的
“业余心理学科普”,特点就是:装,往大的装。
我对心理学很有兴趣,比较**************网上的心理学科普文章。偶然在捣蛋之父的
博客上读到其一篇雄文:《贩卖希望——积极心理学批判》
(
http://m.blog.sina.com.cn/s/blog_69f8eee50101a0eh.html#page=10)
三言两语将一个心理学重要研究方向批得一文不值,看上去和方舟子批判中
医一样威风凛凛。我想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就去知乎查找了相关话题,没想到
捣蛋之父的雄文早在知乎挂着了。
作为反面教材……
全部24个问答,基本都是心理学专业人士批驳该文的,下面贴三个专家的点
评,大家欣赏一下: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378633)
曹梦迪(知乎心理学领域大V)
不知道这位是所谓的“批判者”是做什么的,对积极心理学是什么都没搞清
楚就开始乱喷了。本文对积极心理学中的几个支柱性的概念如“主观幸福感”、
“习得性乐观”、“心流”、“正念”、“拓展与构建”等都几乎完全回避了,
对其背后的实验支持也完全置之不理。不是无知妄说就是有意混淆视听。
李松蔚(知乎心理学领域大V,心理学博士)
批判也是一门艺术,只看小标题和论点就知道了,此文称为批判还远远地不
够格。
动机在杭州(知乎心理学领域大V,心理学博士)
我同意李松蔚 和曹梦迪 的说法,这篇文章就是只读过科普书和类似《普通
心理学》教材的心理学本科生的臆想之作。在故作批判和战斗的姿态背后,我都
能听到作者身上燃烧着的荷尔蒙在滋滋作响了。那也没什么,谁没年轻过呢。
这篇文章的问题很多,随便举几个:
(1)作者把自己读的几本科普读物当作积极心理学的全部,并把这几本科
普书的局限性,当作积极心理学本身的局限性。比如,作者的第一段是说,用故
事说明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和目标,没有说服力。嗨!你明明看的是科普书,你却
指责它光生动有趣,没有严谨论文的说服力。你读的东西不对啊。
【梦按:捣蛋之父之前发微博说方舟子的科普是从道金斯那里现学现卖,真
是以己度人。自己靠科普书搞二手科普,以为别人也是?】
(2)作者混淆了问题和答案。积极心理学提出了正确的问题:如果才能增
加人类福祉。但作者却指责积极心理学似乎没有提供确定的答案。只有正确的研
究问题和方向才能积累有用的事实,至于答案,拜托,你以为幸福人生的确定答
案就跟你家小卖部打瓶酱油这么简单吗?
(3)作者把发展积极心理学的有利条件当作了它的问题。推动积极心理学
的Seligman正好位高权重,他所提出的方向正好符合大众口味,这本身不是问题,
当然如果只有这,那才是问题。显然作者无法从科普读物中理解,无论方向是什
么,判断一个研究是否有价值仍然有非常严谨的科学标准。有很多有科学严谨而
有价值的研究正好契合了积极心理学的潮流,可惜作者不会知道这些。
还有太多的问题,不一一枚举了。
积极心理学当然也有它的问题,不过作者一个都没说到点子上。
积极心理学的最大贡献,不是提供了一些答案,而是提出了很多问题。答案
会因为学科本身的发展被不断更新甚至推翻,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切实
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至于怎么获得幸福人生这样的问题,恐怕积极心理学
再发展,我们也没法完全等着积极心理学家来提供答案了。这个问题,只有我们
才能回答,而我们的答案,就是我们的人生。
(引文完)
“业余科普心理学”真不是谦虚,压根就是不懂装懂,被专业人士抽成猪头
是必然的。看到方舟子批判中医,自己也忍不住装一把,也搞个“批判”。方舟
子批判中医是懂十分说一分,水货的“批判”是懂一分说十分。这样的“科普”
也就方黑爱看。
能装敢装,必须得脸皮厚。脸皮一厚起来,也就不知羞耻了。
像一位网友说的,这些小方黑像狗屎,没有什么危害但特别恶心人。实在忍
不住,下面就集中吐槽一下这些方黑挂在嘴边的狗屎,以后眼珠子也不转过去了。
“为啥黑了?擦,简单,因为我自私啊。我一看苗头不对,不再跟进,提前
切割了呗”
极度自私是方舟子被封杀后一批“粉丝”变黑的关键原因。自私的如此理直
气壮,不以为耻,似乎还有点得意洋洋的样子,人怎么可以这样没有羞耻心。
“有感情吗?有啊,人家不认,我就不再给。”
这个感情如果是同道之仪,方舟子当然是认的。新语丝登过不少捣蛋之妇的
文章,还给过科普(三等)奖。【方舟子按:这个有误。新语丝没有给过他科普
奖。】另外,我记得该妇搜狐微博被时方舟子还声援了他。这个感情如果是
爱情,那方舟子当然不认,麻溜的滚去找王同志初受去吧。
“背叛了吗?没有人值得我效忠。”
正常人心目中对方舟子的定位不过是作者与读者。该妇自问“背叛了吗”,
说明原先的定位就是扭曲的。曾经深爱,现在背叛,还一脸憋屈大无畏似的整一
句“没有人值得我效忠”,大有“跪了这么多年,奴婢终于站起来了”的意思。
可笑之极,活该连老牌方黑看不起这帮孙子。
“还在做剩方粉的,有些是被后自我禁锢,比如不看方黑害怕看方黑证
据的人”
你可以贴出证据说某人没有看方黑证据,但化身蛔虫,说别人“害怕”看方
黑证据,如此形象生动,只能说明是该妇内心的投射,从前就是“害怕看方黑证
据”,现在大概是害怕看方粉证据。
“另一些人则是冷静地参透了人生,准备用顽固的忠贞赢回一点点尊严的人”
同样是蛔虫式的意淫,可以用来攻击任何坚持信念的人。我们可以说这是从
前捣蛋之妇的内心独白。你们这些自私至极,毫无羞耻心的人,“一点点尊严”
都不会有。
像其他科公水货一样,捣蛋之妇在鼓起勇气看方黑“证据”之前,也是吹捧
方舟子的能手,比如这篇《练好功夫,扳倒方舟子》,前面太肉麻不引了,最后
总结的6条害挺准确:
1. 万不可和方舟子短兵相接,探讨“氨基酸”、DNA、双盲对照等具体末叶,
班门弄斧只能是死路一条。
2. 在“科学是否万能”的问题上,胜算较大。方舟子既然口口声声讲科学,
那他就是科学主义者,只要上过中学政治课的人都反对科学主义,方舟子没有多
大市场。
3. 行文要先安抚后抡棒子。先抡棒子的人成功了是凶手,不成功是泼皮,
都有伤害于君子慈眉善目的形象。
4. 用传统和出稀泥,比如情理呀、中庸呀,只要方舟子敢踩进来,管叫他
在五千年的阴阳里转圈圈,无奈中喘粗气。
5. 形式永远大于内容。对于“中国人”来说,让他们读懂“内容”是件残
忍的事,不过对于形式的描述倒是可以被了解个十之一二。所以形式上占理了,
就不必费舌探讨什么内容了。况且这个方舟子就爱死盯内容,绝不可给其可乘之
机。
6. 逻辑要本土化。从A妇女被B妇女瞪了一眼,推论到AB两女的都是野鸡是
合理的本土化逻辑,若要追究A、B两女各自是否真有史是方舟子的逻辑,这
种逻辑在天朝水土不服。
扳倒方舟子?好好练功夫吧,靠下三滥是不行滴。(SciFan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