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118305
精华: 0
发帖: 502
威望: 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21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3
最后登录: 2019-11-2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4:58

 司考后考研备考经验贴:考与研的对白

摘要:法学"双非"一本司考后以初试、复试小组第一成绩考上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学长,从时间安排、院校专业选择、学习心态、资料推荐、专业课复习等方面为学弟*************************分享备考经验。
    
      写在之前的话:
    
      我个人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尽求客观,并非针对某一特定主体、学校、组织,同时我也不是任何机构、老师的托。当然也不可避免地掺杂我个人在准备考研过程的一些主观情感和个人喜好,虽然不能尽善尽美,但我会尽量实事求是。希望能给各位同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先介绍一下个人基本情况,法本应届,本科毕业于湖南一所"双非"一本,现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去年的初试成绩为400分(政治73、英语83、专业课一132、专业课二112),初试、复试小组第一。
    
      总论篇(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一、司考完再准备时间够吗?
    
      够的,我去年大致是于司考(去年比今年时间要迟一周)后休息一周开始准备考研,备考期间因为有至亲的人去世,回家大致一周,总的准备时间是八十多天。到校后发现本专业的同学也有许多是于这个区间段开始准备,也有一些二战的同学和少量已经工作几年后再决定来继续深造的前辈。所以建议还在犹豫是否要因为时间放弃的同学放心选择,不过必须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接下来你会经历炼狱般的三个月,你会经历比司考更为煎熬的一段时光。当然,备考时间还要受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我统一将其放在第三个问题回答。所以,刚考完司考这几天,建议别做任何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好好放松一下,备战司考这一路以来的辛酸,冷暖自知。
    
      二、司考和考研内容冲突吗?
    
      冲突,司考偏实务,考研偏理论;司考在于宽度,考研在于深度;司考的考试范围能满足各位星辰大海的征途(手动微笑脸),考研的内容就应试思维而言,它在于考察在理解记忆教材基础上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法治素养、法治思维。还有一个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刑法,本科学的四要件,司考经过反复接受了二阶层,然后最终考研又回到了四要件,这种感觉就是要炸,经常要强迫自己接受并不想接受的观点,这个过程有一些痛苦。
    
      但是,司考对考研的帮助就是,他能帮你梳理一个基本的知识体系(虽然这个体系与你目标院校的体系稍有出入),但是刑法犯罪论部分除外。在此基础上能够把握一些概念、制度等知识性内容,对于背后的精神、思想、文化等形而上的内容做一个较好的铺垫。
    
      三、院校选择与专业选择问题
    
      就法学专业而言,"五院四系"自然是首选(或许自昨天双一流名单正式公布后这种称呼会渐渐改变),三十四所也自然可以考虑。这其中,招生人数、招录比、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头衔"待遇、"门第"、个人基础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专业选择的话,看个人喜好,不过就整体的趋势而言,传统的法学热门如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分数一直居高不下,但各大政校、各名校法学院的上述专业人数已经接近饱和,而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之前相对冷门的行政法与国际法的热度也在程稳定上升的态势,与之相伴的自然是分数线的上升。因此,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个人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我个人偏爱南方的城市与公法,所以去年年初在进行一番信息筛选之后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武大的国际公法和西政的宪行。最终,到了10月份报名的时候选择了西政,其中既有时间与复习进程上的考虑,也有本科********的影响。
    
      (题外话:事实求是而言,武大的难度相对西政较高,更直白地说,西政更好考。这其实也是一个当下西政所面临的一个发展困境,"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东南沿海高校用诱人的待遇挖人,西部高校的名师纷纷出走,这就是所谓的"孔雀东南飞"现象,西政自然也在其中之列。再加之重庆你懂的的某些原因、本身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与西政在法学届地位不符的"双非"身份(现在变成了四非),近年来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钳制,不再言独占鳌头。不过,即便如此,其在"政法黄埔"、"七八神话"的光环逐渐淡去、委屈地拿着非部辖待遇的时候,它依旧名列前茅。作为西政学子,以上发言我也并非妄自菲薄,我也不是官方的喉舌,不想虚幻地乱加感情分,况且西政的响亮名号也不会因为我一个无名小卒的一通碎语而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在这种剖析之后,我希望更能让人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西政,一个更加知耻后勇的西政。落选双一流是所有西政人的痛,但是我觉得这倒并不是什么坏事,诚然痛定思痛、壮士断腕在三军受挫之后是每位西政人应尽的职责。但是回过头想想,在世纪之交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在最后环节与211失之交臂,也并没有过大的影响它在法学界牛逼的地位。反倒是如今这种"四非"身份更加衬托了它的与众不同,它始终是政校中最为特立独行的那一个,它始终是在当下主动或被动随从主流的大潮下依旧恪守自由不羁精神的那一个,它始终是作为有名无分的"非主流"中最敢为天下先的那一个。或许在具体制度的研究上目前已经落后于在天子脚下、垄断资源的京城四校与武汉两所,但是它偏居西南,得以有幸保留了大学最应有的品质--自由与包容。
    
      在入学短短的两周内,我感受到了西政带给我的思辨精神、带给我的务实精神、带给我的开拓精神。每一堂课都如讲座般精彩,同学们在课后都会不自觉地给予掌声,这是我读书多年从未有过的盛况。好了,写到这,难不成你想要强行转折打广告?对,雾里美女,山城等你。风里雨里,西政等你。)
    
      四、我的本科学校不太好,老师会不会对我有歧视?
    
      歧视这种东西,一直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大到种族阶级、中到地域、小到长相颜值,不以你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一般而言,不管承认不承认,名校的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请你记住,这些名校的****************济天下的情怀的确是普惠天下人的,但它们的有教无类属于有资格跨过它们门槛的人。前者是最惠国待遇,后者是国民待遇。
    
      去年备考期间,在图书馆自习偶然认识了一位刚毕业不久的检察官,后来得知他两年前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当年应届考清华的民商差几分进复试,便回到了本地某检察院工作,去年又打算重新考湖大的法硕。后来帮他占座成为了我同桌之一,接触多起来以后,就发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对话。
    
      "这么冷为什么你们学校不装空调呢?""因为没钱啊!"
    
      "你们一天这样得学多久啊?早上六点多起床?""对啊,早上六点开门到晚10点关门,除去去早中晚饭、午休时间,13-14小时吧,回去后洗完澡如果有时间再看一会儿。""你们这样不累吗?""这样也算久吗?你当年考清华时一天看多久书呢?""我当时8小时标配,最多不超过10个小时,我们学校当时都差不多是这个标准,起*****我身边的人是这样的。"我只是苦笑了一下。
    
      门第的存在它除了警示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位置外,更催人奋进,意味着来自非名校的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人难免天生自怜,我从不主张消费苦难,你的辛酸你的痛苦在外化为成果以前只是你心中聊以的凭借,或许在别人眼中只能勉强得到一个精神可嘉。真心下定决心考研的人与没有真心准备的人相比最不缺的就是吃苦,考上研与没考上的人的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把痛苦化为经验与方法的能力。同样的,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歧视,最欠缺的就是化歧视为尊重的能力。你来自普通学校又怎样,你拿出专业前列甚至400+的成绩,面试时谈吐自若,将你的素养、思想全方位展示,你的老师可能会歧视你吗?你还怕上不了吗?
    
      五、学习状态(心态)如何保持?
    
      我更愿意将学习状态和心态二者放在一块儿谈,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更愿意把自己归为一个二元论者而不是唯物主义者。作为处女座太过于偏执,比较追求完美因而比较容易受到心态的影响。故以下几点是我个人关于备考的几点经验,正如前文所言,不可避免地掺杂我个人的喜好与情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仅供参考。
    
      1.定一个整体的规划,从9月下旬开始到12月考完,具体到月或者半个月。然后按周制定计划,精确到天。规划给予有弹性的自由裁量权,根据实际情况变通,计划赋予时间利用的充实性与高效性。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最高效地运用现有资源与自身长处,不会出现"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我却还是做不到别人轻易做到的"埋怨。首先别人做到未必轻易,其次你的"努力"并非是努力。做正确的事有时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2.找一个研友(一定要能坚持得住那种),不要对自己谜之自信,尤其是司考后才开始准备的同学,考研的压力完全足够把你压垮,前文我只是说明了80天备考成功的可能性,并没有说明其轻易性。首先,到了12月份,你会发现迷茫、彷徨、焦虑充斥着你整个细胞,"Tobeornottobe"按你到时的心态最有可能翻译成考还是不考,整个自习室都心照不宣,这个阶段研友的一句鼓励,会比千金还宝贵,不信的话,等到12月份再看。(在此特别鸣谢我的三位同桌、559er以及背书小分队的同学)。其次,抱团能够最有效率地化解问题,苦思冥想一个小时可能不如讨论一分钟,你的孤独你的清高请放在其它适宜的场合(起*****得到考完以后),像康德这种纯靠阅读与思考最终彪炳千古的人估计五百年甚至千年一遇,妄自猜测一番,拙文99.99%的读者同学目前不可能达到这种地步吧。再者,抱团能够更好地起到督促作用,之前所说的规划与计划中提及的弹性空间在团体集体共同的时间段会被压缩,集中集体的成员进行活动,背书或者同一写试卷再相互批改都可以,自由泛滥,集中不足,无论有多自律,效率都会低下,态度都会散漫,这便是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与羁束行政行为需要互补背后的法理。最后,研友的选择标准除了能坚持以外,最好是跟你考同校的同学,理由不多赘述。
    
      3.找一个指导老师,最好是你目标院校毕业的老师,他所给予你的不仅仅是备考方略、具体知识上的指导,而且到了初试过后他能运用它所拥有人脉资源帮你引荐。如果是非应届依旧在原校备考的同学,也请放下你的姿态,跟学弟学*************************们一块儿去找老师,没什么可丢脸的,不耻下问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不是一纸薄面,况且20岁刚出头的你面子根本不值钱。
    
      4.至少认识一个你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研一或研二的学长学*************,这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比指导老师更重要,不管你用什么渠道。实在不行,标准也可降低到目标院校。再说两遍,ta很重要,ta很重要,凑齐了三遍!
    
      5.进一步认识"考研",考研考研,考在研前。"考"它要求我们必须将考研这件事首先界定为"应试",因此它有规章可循甚至门路可循。但是在此,你说"我觉得不行,我的理想是诗和远方",我说"我觉得可以,你只能苟且在你狭隘的圈子里奢望所谓的诗和远方"。拥有批判性思维固然是好事,但是在这个阶段,直击考点最重要,在此我旨在提倡合理限度的发散,不然过度发散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断舍离",舍弃本身也是考试的一部分,也是人生中最大的一道选择题。但是,我们依旧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因为独立思考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品格,在备考过程中,发散性的思维会让你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在真正迈入研究生门槛后,不拘一格甚至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当然这基于广泛扎实的阅读与实验。但是还是要提醒,"考"在"研"前,考是研的前提与手段。
    
      6.坚持运动,注意饮食,寻找多方位释压方式。前天,法界鬼才邱兴隆先生与世长辞,这位传奇人物没有被冤狱所击倒,却被病魔所屈服。当晚朋友圈在刷屏表达天妒英才的扼腕之情与对先生如风般潇洒离去的缅怀之情时,也有不少老师、同学指出了保重身体的重要性。因此,哪怕各位平时再忙,也请去跑20-30分钟步,再不济,也请像我们父辈们看齐,去散散步也好。我总感觉,无论是踢球、散步还是跑步,本科期间个人每天最放松最享受的时候是带上耳机在母校操场抬头看云的闲暇。在这个过程中,你完全可以听与考试有关的音频,这都21世纪了,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一百年都快到了,你还在局限于坐在教室里学习,这岂不是公然否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果吗?
    
      7.坚持练字。两位同样水平的考生,字写得好看与不好看,最终直接或间接体现在分数上的差距大概是40分,所以,练字这件事永远是始于今天,不是明天,更不是过几天。
    
      8.归根到底,考研最重要的还是这三个词:坚定、坚持与坚实。这三个词是高中文理科分班后我的政治老师在初次分班后对大家提出的要求,他用他的人格魅力不断地践行这三个词,这三个词也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可能是因为我比较愚笨的原因,我一直毫无理由地相信--坚持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品质,没有之一。到了考试后期,不是比谁更好,而是比谁相对不差。所以既然报名,无论如何,请你一定要去考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去年考试前两天,我感觉全线奔溃,什么都记不得,脑子里一片空白,打电话给我父母告诉他们我要弃考,经过一番劝说我还是决定坚持上考场把程序走完,哪怕是抱着为明年做模拟卷的目的,最终初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也被自己震惊到,不过这种兴奋大概持续了1分钟左右,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应得的。各位在备考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放在你人生的长河中看,根本不值一提,在此,我想谈谈"考研"的"考"的第二层意思,即它仅仅是一场考试罢了。(P.S在此,去年备考期间每每濒临绝望时我会看两个短视频,在此分享供大家参考)骑兵连!进攻
    
      何凯文冲刺最后五分钟:我们只能坚持
    
      分论篇(以资料推荐与时间安排进行)
    
      以下内容是结合去年的经验与教训写成,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做适当调整。
    
      一、英语
    
      资料推荐:朱伟恋练有词、张剑黄皮书真题、王江涛高分作文写作、牛津高阶字典
    
      说明:英语作为语言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跟练字一样,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永远都是在今天。我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又加上大一靠着高中的老本裸考低飘过了六级,之后直到考研以前再也没系统地学习过英语,再次学习起来会有一些吃力,最要命的是考研英语的难度远超出之前所参加的任何英语考试,一开始做真题阅读,成片成片地错,到了后来掌握了方法之后才渐渐缓过来。因为绝大多数同学对英语天生有排斥感,因此陷入了我不喜欢--我学不好--我更学不好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类同学也一直比较迷信在自己的世界中按照错误的思路在进行。英语的提升,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对英语不是很感冒的同学,即使你不一定认同我的方法,请一定参照其他英语成绩优异同学与老师的方法制定规划与计划,否则只会陷入上述的死循环中破罐破摔,在这个问题上我就敢说得这么绝对。
    
      资料具体运用:
    
      1.朱伟恋练有词,这本书及其配套课程之前无论遇到哪位要考研的学弟学*************************我都是倾力推荐,丝毫不夸张的说我英语最终83分的成绩有70%的功劳归于它。有的同学说:我不喜欢看视频,我的时间比较紧张,这样看起来好慢。针对这一问题,用朱主任的话说就是:"你如果认为恋练有词只是一门词汇课程的话,你未免也就太low了。"用我的话说就是:"你如果认为40天用恋练有词记住5500大纲词汇的85%与你每天花一两个小时背上200多词把自己感动到哭两轮下来最终发现还是只记得30%哪个更划算呢?"加上整体的构词法、语法、这门课程带来的不仅仅是词汇,更是语法、句式、词根词缀、英语语感、以及一些考试之外的内容。几乎每一位听过伟哥的课的人都会这样一句话"Lessinterests,moreinterest"or"Lessiore"翻译过来是"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我觉得我无论怎么吹捧伟哥都不为过,很多同学一直以来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在于没有兴趣,而这门课程绝对能够帮你扭转这种状况。如果你还是不信我的话,你可以先去看一个视频再做决定。
    
      至于还需不需要用背词软件,在此问题上我持保留意见,我去年也用过一两个软件而且坚持打卡都超过了100天(司考以前),个人感觉用处不是很大,因为手机的存在本身就是反学习的,而且用软件,内容只会在脑子里略过,不会内化为精神的一部分,比较容易流失。
    
      2.真题:我当时也是参考了一些学长学*************所给的经验,结合了自身情况,将其分为了两大块三小块来进行,放在今年的第一大块是98-07年的真题,第二大块是08-17年(其中08-14年作为第一小块,15-17作为第二小块),第一大块的相对距离比较遥远,题型、命题设问方式可参考价值较后10年要弱,故前10年的题我只是做了阅读部分,初步理解了一下长难句,同时抄写、查阅了部分生词(那些很奇葩的超纲词就略过了),过了一遍基本就扔了,但是这个工作必须要做,因为如果只做后10年,到了后期会出现无题可做的情况,真题的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后10年的题反复研读,基本上把里面每一篇文章嚼烂(但不是做好几遍),其中后三年的题留下来放在最后三个礼拜一周一套和同桌全真模拟。这10年的题除了后三年全做以外,前七年我只把阅读和完型全做了。新题型与翻译只是选做了一两道,其余都只是早读完时吃早饭的间隙,带着耳机跟着录音过一遍,不会去做题,发现有搞不定的长难句,会标注出来再进一步研读。考研英语抓住阅读和作文这两个大头就已经拿下了70分,这70分是可以通过可以的刻意训练提高的,剩下的30分通过训练来提高的性价比不是很高,剩下的完型、新题型、翻译实际上就是你在复习以上两部分内容时自然而然提高的,到了最后一两个月只需要对其命题思路稍微做上一两道题熟悉一下出题方式,便不会有太大问题,注意,英语的根基还是词汇。
    
      就黄皮书的使用方法,我大概是三天做完一套题,每天完型+两阅读,或翻译+两阅读,完型或翻译根据当天的时间松紧决定,当天做完之后,马上对答案,将生词与长难句、易错点标注,第二天早上去图书馆的路上或者吃早饭的间隙带着耳机听原声朗读,因为此时是脱离文本,自然有些句子听不懂,这样反倒是好事,到了图书馆之后我再把书拿出来,跟读一遍。此时,如果遇见错很多的阅读文章,我会选择在中午午睡的时候单曲循环。总之,无论记单词还是写阅读还是背作文,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好、内容越少越好、周期越短越好。
    
      附件:考研英语历年真题录音
    
      (切记:考研英语一定不要做模拟题,一套都不要做!不要做!真题的质量是任何模拟题都无法媲美的,无论哪位老师,无论其有多牛逼怎么吹嘘,其模拟题的科学性、相似度都无法与真题相提并论,做模拟题只有一个结果--把心态搞乱。有同学害怕会出到新文章,那阅读最双语新闻即可,而非去做模拟题。在此,安利一款软件"FT中文网")
    
      3.作文:不要到考前再去乱买什么绝密作文押题,考前资料太多,容易造成选择困难,扎扎实实把王江涛高分写作必背的二十篇背下来,学有余力的可以再去背下其它选背的。具体的背诵方法还是坚持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好、内容越少越好、周期越短越好这一原则。背诵、默写、改写,到位之后,基本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一定要坚持背诵,妄图通过考前押题来救命无异于把命运交给别人,是对自己极大的不负责。
    
      4.牛津高阶:"这都什么年代了?我用电子词典比这快多了。""那么你查完之后记得住吗?"其他的理由不多列举了,高中时,我们班几乎人手一本牛津高阶,当时还是第七版,每天都在不停的翻,我们班当年高考英语平均分为135。还是那句,"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你10秒查一个词,查了10次或许还没记住,他翻字典,大概三十秒查一个(熟练的话可能更快),一次全部记住可能不太现实,那么两次,最多三次,能够永久记住。而且真正会用字典的人到了查一个词得出来的信息往往不是某一个词某个中文含义本身,而是词根词缀、多义、英意表达、例句、关联词组、同反义词、俚语,以及其前后的形近词。
    
      二、政治
    
      资料推荐:风中劲草(知识点)、肖秀荣三件套,肖秀荣时政热点,后期押题肖四肖八(其它老师的押题可以选择性地做)
    
      政治一般差距拉不开,不出意外基本上都是65-75分,80以上算高分,政治这门的基本要求是不丢分,不被其他人拉开差距,不过有基础的同学还是争取能多拿一些分数,因为瓶颈确实比较难突破。还有建议司考后才准备的同学报个班(或者网上找视频资料加速听),这倒不是说你学习能力不行,目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当然,基础较好的也完全可以自己看。政治到了后期是最具性价比的科目,英语到了考前一个月基本上已经定型了,只需要每周一套题保持并背诵作文即可,而政治可以说是刚刚才开始复习。一般而言,文科生到了11月中旬再准备也完全来得及,理科生的话需要尽早,不过到了12月尤其最后两周才开始集中背诵,这时背完凭借瞬时记忆,刚好上场使用。考完自然就扔了。
    
      具体使用方式:我当时是先裸考了前三年的真题(只做客观题,主观题只浏览,有思路的题目写下要点),把握真题的出题风格。之后我时间有限并没有看视频,只是按照看风中劲草一章(肖秀荣精讲精练当做字典用不作教材)马上做对应章节的1000题的方式弄完了这两本书,然后时政热点。这一阶段持续大概20-25天,主要解决的是客观题,到了后期就开始疯狂的刷模拟题,肖八可以只做客观题,顺便浏览主观题,只写要点,肖四则需要在客观题做好的基础上,对主观题进行全面背诵、抄写、默写。去年肖大爷押中了4道半的主观大题我还能说些什么,虽然今年可能不会有这么神奇的事情发生,但是,背不背诸位自己决定就行。背是为了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时言之有物,而非飘飘乎地不着边际。取乎之上,得乎之中,取乎之中,得乎之下。做95%的准备才能保证至少80%的结果。而且这个时间段背政治还有一个好处,便是能够在这个迷茫的阶段注入强心剂,管他是真是假,有用就行,这个阶段任何一点心理波动都会影响一整天的复习状态(到了后期自然会体会到),我向来反鸡汤,但是那段时光真的每天都是靠着鸡汤在强撑着,而且国产牌的鸡汤还真tm比一般的坊间货要补。
    
      (友情提示:有挂vpn习惯的同志,这段时间还是先克制一下。原因你懂的)
    
      三、专业课(只谈学硕)
    
      资料推荐:指定教材(一定要看清是哪一版),近10年真题,各辅导资料讲义(一般为在校研究生自编、原则买冲刺版即可,不放心的基础版也可以买)
    
      由于各校的指定书目不一,因此在此会以西政的教材为蓝本进行个人去年经验的介绍,其中会有一些通用方法介绍,也有跟西政的考试挂钩的特殊内容。但是还是如本文开头的话,我的经验有我个人因素掺杂在内,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复习整体规划,结合指导老师与同系的学长建议我大致分了如下几个步骤:
    
      1.不加区分重难点的通读了一遍教材,并做出了相应的勾画,六本书读完,大致花了20天,这一过程之后,会发现有一个大致的体系以及教材撰写人于某些学界争议点时该校的基本立场,这非常重要,这一点在刑法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刑法如果不是以张明楷老师的"皇太后"作为教材的话,在司考过后再来准备在刑法上会经历又一次脱胎换骨的煎熬。
    
      2.根据真题在教材上相应位置标注年份,这项工作任务相对繁重,大致25-30天,但10年真题标注整理完,会有巨大的收获,重者恒重,轻者恒轻的规律以及命题方式把握以后,在下一步复习时便会更有针对性。在此过程中,我还了解到西政的出题的一般规律是近十年重复,近三年排除,便进一步有了可操作性。
    
      3.根据前两步的工作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先构建整体框架,再不断地往里添加枝叶。在此推荐康奈尔笔记法(可度娘),由于第二步标注,一些不可能考到的章节我便只列了一级标题或者旁批相应注释,这一步过后,属于自己的体系便构建了起来。
    
      4.我通过某种渠道花巨款买到了西政老师在某机构为举行的考研课程录音,大概三四天听完之后,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命题的趋势与重难点,同时也补充了一些前期自己的整理中遗漏的要点。
    
      5.根据自己的体系回归教材背诵,对记忆盲点进行抄写。
    
      6.买了一本在校生编的知识点冲刺背诵讲义,进行了惨无人道地疯狂背诵,对照之前的知识网络、体系、错题、老师讲课内容查漏补缺。
    
      如果说前四步是做减法的话,后两步则是在此基础上做加法与乘法。
    
      其次,备考小细节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再次强调总论内容):
    
      1.善于运用文具,比如便利贴,回形针,指示签、荧光笔、以及笔记本等
    
      2.敢于取舍,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3.尽早抱团,放下你的姿态,背诵时多人相互提问比单独进行要高效,而且抱团后获取分享信息会更加迅捷、购买资料会更为实惠(除了真题人手一份外背诵资料完全可以后期统一购买一份再去复印,模拟题统一出钱买一份就行)
    
      4.加入一到两个考研群
    
      5.及时向老师与学长学*************反馈你的困扰,你的困惑或许经过三言两语一点拨会烟消云散
    
      6.练字练字练字练字练字练字,特别重要的事说六遍!
    
      7.一定要动笔写,不要空想,用笔书写是大脑加工加演绎推理的过程(这也是我一直比较喜欢坚持写板书老师的原因),书写能力也是一个研究生和法学生必备的技能。
    
      8.复习时请将手机调为飞行模式
    
      9.做题的顺序与猜题法可以**************考研帮的相关信息
    
      最后,善于**************热点、于生活细节处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这不仅仅是出于应试的考虑,将来大家在从事法律职业的时候,以积极的姿态回应社会与法律的变化也是最基本从业要求和职业素养,更何况从功利的角度而言这确实能为大家带来真真切切的分数。这又回到了总论的"考"与"研"的关系,考是研的前提,但适当程度的研能够有助于考的进行。而且有参加过考研的同学,或者写过司考第一题和第七题的同学会发现,到了最后,对于主观题(纯案例分析题除外),教材上的内容其实对于直接答题并没有直接关系,依靠的的是你的语文能力、法律思维与法律素养。
    
      举例说明,去年西政专业课一,有一道关于宪法是地方化知识的论述题,我直接引用并解释了之前我阅读的苏力先生所著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再结合材料与教材相关内容发散,这道题有20分左右,感觉我应该得到了比较高的分数;同样是专业课一,在12月初,案在最高法沈阳巡回法庭,我当时便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的手机备忘录上写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还猜测会不会以此热点来出题,结果还真的就又考到了。自己写微评并非单纯为了考试,算是一个说不上爱好的习惯吧,人民的名义现象、贾敬龙案、徐纯合案、快播案等等我都写过,有些没写过的热点我也会稍微打个腹稿,周末跟法大好基友打电话时也会相互讨论。
    
      或许大家说,现在时间这么紧,做这些事来得及吗?它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知识性的内容可以在短期内靠填鸭的方式进行,而思想性内容是需要刻意培养的;况且,这种活动并不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便想想,当做闲暇时间的换脑;再退一步从功利的角度上说,这样的思考可能给你带来的分数是50-100左右,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它还是无用的吗?
    
      不过考虑到时间确实比较紧,来不及阅读名著,大家完全可以针对一些热点比如民法总则的通过、监察委的构建、于欢案的思考、双一流西政与华政的落选等写800-1000字的短评,时间较紧的500-800字也可,当这种方逐渐内化为你的精神,成为你禀赋的本能,你便离研究生更近了一步。法律文本瞬息万变,真正地把握"无用之学"才能更加自如地顺应这种改革的大势。务实本没有错,但是,如果连大学这本最该务虚的地方都失守的话,那才是"钱学森之问"的真正终结,因为那时真正的大学已死。
    
      后记
    
      动笔前原以为能将篇幅控制在3000字内,可没想到落笔时竟破了万字,时间仓促内容也多有纰漏与冗杂,语言也欠润色,而且总感觉有什么被我遗忘在了角落的未言之物。不过请各位放心,由于是本人亲身经历,拙文坐而论道的嫌疑不会太大,但所谓经验贴,便不可避免地会掺杂个人感情从而落入经验主义泛化的窠臼之中。君子和而不同,在下也恳请各位能多多包涵、批评指正。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schoolaw,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实习小编:小禾)(www.SciFans.com)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