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长江学者
UID: 35495
精华: 1
发帖: 332
威望: 462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60338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5 点
在线时间: 1713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9-30
最后登录: 2023-08-11
楼主  发表于: 2012-08-12 12:43

 名校多录本地考生 如何破解招生属地化困局

名校多录本地考生 如何破解招生属地化困局
2012年08月09日 07:14:56
来源: 人民日报
  今年高考重点大学招生已近尾声,有的名校录取本地考生的人数远高于其他省份。相差悬殊的数字刺痛了人们的眼睛,也让部属高校招生是否偏袒属地生源成为热议话题。

  稀缺资源的分配,向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国内教育水平差异不大,也许就不会存在偏袒属地生源问题。而现实是,北京、上海等地集中了众多重点名校,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的名校却屈指可数,正因为部属高校招生名额有限,谁能上谁不能上就要有更公平的标准。

  针对偏袒属地生源的质疑,有关高校在回应中以“北京的生源质量好”为解释。不可否认,首都的教育水平确实相对较高,但其他省份也不乏优秀生源。在生源质量同等的条件下,如果仅仅因为户籍所限而无法获得进入名校的入场券,不免给人以“籍贯决定命运”的印象。更令人担心的是,如果这样的“偏袒逻辑”持续推演到义务教育、就业等上下游环节,就可能引发地区间教育不平等的“马太效应”,形成恶性循环。人们不满于部属高校招生的“偏袒逻辑”,正是源于这种忧虑。

  生源质量只是表面文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地方保护。长期以来,在“部市共建”的模式下,地方财政对众多部属高校的办学经费投入占了相当比例,作为回报,不少部属高校在招生时往往提高本地生源的比例。这种带有明显“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做法,巩固了高校与地方的利益联盟,看起来“皆大欢喜”,实则挤占了其他地方考生的机会。部属高校理应通过创新技术、人才输出等方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以招生名额为交换,就使自身陷入了与地方利益纠葛的泥淖,更背离了独立自主的大学精神。这也是为什么教育部划出“红线”,要求各部属高校在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不得超过30%的原因。

  在教育资源分布失衡已成顽疾的今天,高等教育是底层群体向上流动的最重要机会。破解属地招生困局,以教育公平为最终指向的高考招生改革势在必行。以人口比例来制定各省招生计划的绝对公平虽然难以实现,厘清和切割高校与地方利益关系的任务也艰巨复杂,但破除地域藩篱并实行竞争性招录的呼声日渐增强,被视作高校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这方面可资借鉴的例子不是没有。韩国高考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同时为了****************顾地区平衡问题,采取“农渔村特别招生”和“机会均等招生”,这样,全国不同地区的考生都凭成绩说话,农渔村和贫困家庭的学生也能照顾到。事实上,我国不少高校针对中西部地区考生也有一定的招生比例倾斜,刚性的制度辅以柔性的“纠偏”措施,最大限度保证了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这样的改革设想也许还有疏漏,但不能因为担忧而裹足不前。面对属地招生的困局,“小修小补”的举措难以施展,要从根本入手,从顶层设计上推动高考改革乃至户籍制度改革。(沈叶)

级别: 本科生
状态: 未签到 - [11天/11次]
UID: 115653
精华: 0
发帖: 33
威望: 0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20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14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8-09
最后登录: 2012-09-02
1楼  发表于: 2012-08-19 09:04
属地招生的困局
级别: 博士生
状态: 未签到 - [539天/539次]
UID: 106036
精华: 0
发帖: 911
威望: 30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82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1 点
在线时间: 421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07
最后登录: 2016-03-09
2楼  发表于: 2012-08-19 09:05
透漏出招考的不公平!!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