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路过一所幼儿园的门口。
见到一个小男孩应该是不想去上学,拉着妈妈的衣服哭着说,
“我不去,妈妈”
“不许哭!”
孩子努努嘴,还是继续哭着。
“不许哭,再哭我就了啊。”
“妈妈,妈妈……”
面对孩子的哭泣,很多妈妈是零容忍,只要孩子哭,马上就摆出杀手锏。
不管孩子的哭泣理由是多么的无理,或者显得非常奇葩。
父母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对着一个哭泣的孩子吼叫和责罚。
因为弄清楚孩子哭泣的原因,读懂孩子才是重要的。
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常常被情绪影响着,真正的修行往往难在脾性的控制。
法国心理学家伊莎贝拉·费利奥沙说“当你能够为童年时期的自己流下同情的眼泪时,你就能够真正地理解自己的孩子了。”
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孩子。
就请放过那个哭泣中的孩子。
2
我相信无数的孩子都曾这样让父母感到烦恼:
拿东西一定要他指定的人来拿,否则,哭!
穿鞋子一定要先穿右脚的,否则,闹!
喝的水一定要指定的人倒,其他人倒的坚决不喝,还要哭!
到底是什么情况?
看我们平台一位妈妈的分享。
candy:我家小马哥,即将2岁的小伙子,因为很早就学会了自己扔更换下来的尿不湿,所以只要他要求我一般都会让他自己去扔。
一日晨起,开心的换好衣服,娃他爸顺手把我换下来的尿不湿丢进了垃圾桶里,瞬间娃崩溃,指着门外大哭,嘴里含糊的喊着“我丢!我丢…”
娃爸跟他解释,哭得越凶,后来我懂意思了去垃圾桶里把刚才换下的尿不湿捡回来递给娃,依旧崩溃大哭,口中念着:爸爸捡,爸爸捡…我递给娃爸尿不湿,娃不同意,手舞足蹈大哭。
我只好重新扔回垃圾桶由娃爸捡起来递给娃,小马哥接过尿不湿瞬间破涕为笑,自己一摇一摆的走到垃圾桶前面满意的丢了进去…
我与娃爸相视哭笑不得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想做过父母的人都曾碰到过。
记得3岁多的儿子也曾这样,每次出楼梯口的大门时,必须由他打开,否则就站在那哭得昏天暗地,说什么都不行。一年过去了,他已经对谁开门无所谓了。
大部分孩子3岁至4岁进入秩序敏感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身边每一件事得按照他的想法,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
那种行为往往被理解为不依不饶,蛮横无理,让孩子哭了多少次,也挨了多少的打。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目前还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这个是每个父母都应该认识到的。
所以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保持好。
比如孩子的睡觉时间,睡觉前的一些程序,父母都要把控好,不要轻易打破孩子的秩序。
另外孩子对于房间物品的摆放,也不要随意去改变,而要询问一下孩子的意见。
因为孩子会因为秩序产生自然的快乐,也会因为秩序错乱而乱发脾气。
对于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只要物品离开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他就会很快发现,并且要求把物品回归原位。因此,父母的理解和变通,是帮助孩子秩序感发展的关键。
3
当孩子面临新的挑战或者有挫败感时,也会哭泣。
这时父母的接纳,能给孩子安全感和信心
有一个妈妈留言说,我是一位三周男宝的宝妈,最近孩子特别爱哭,一点点小事,比如他自己做不好,或是有什么事不顺他的心,他就哭,反正我的感觉的是有事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哭,让我很苦恼,看见他哭我也很生气,我是急脾气,知道这对孩子有影响,可会影响到他这么爱哭吗?面对孩子爱哭我该怎么办?
父母一看到孩子哭就受不了,那脾气比孩子还大,只是没有哭,而是采用吼叫、责骂的方式而已。
这样肯会定影响到孩子的。
因为孩子的哭泣大都是有理由的。
心理上的原因往往来自外部。比如面对父母时的那种无力感,很多父母不愿意倾听孩子,总是一副什么都听我的,高高在上的样子,所以孩子只能靠着哭泣去达到目的。
面对一个急躁火爆又不听自己说的妈妈,那哭泣就成了常态。
还有一种是因为用哭声来获得**************。或者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没有用语言。
这些都需要父母好好反思,蹲下来,倾听孩子,帮助孩子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
曾看到过一个分享案例:有一位母亲每次送女儿去托儿所都痛苦万分。因为每天早晨和母亲告别时,孩子都会抓住她不放,抱怨,哭闹。
虽然最后会停止哭泣,但整天闷闷不乐,不爱说话。
母亲决定每天提前到校,以便有充裕的时间与孩子道别,孩子哭时能陪在她身边。
头三个早晨,母亲每次都留在车里听孩子哭近一个小时。
等女儿哭声一停止,她就温和地说,“该进学校了。准备好和我一起下车进大门了吗?”孩子就又抽泣起来,紧紧抓住她。在经过几乎不可想象的那么长久的大哭之后,孩子会安静下来,向四周望望,悄悄看一看饭盒里为她准备的午餐,或转转汽车方向盘,然后就同意进校门了。
第四天早晨,孩子比以往哭得还要厉害,可只持续了15分钟,就很快决定要进校门。
第五天早晨,孩子没哭。她用力长久地拥抱了妈妈,说她要自己一个人走过校门。保育员后来报告说,她的女儿的自信心在那一周里有显著增强。这个变化正是母亲终于在第五天所明确看到的。
当孩子哭泣时,更需要一个平和的父母在他的身边拍拍他的小肩膀,倾听他的想法,等待他的心理准备。
如能得到倾听,孩子的自信心会得到惊人的增长。
而且这个过程是缓慢的,需要父母为之付出耐心,又要善于观察。
4
当你付出了足够的时间和心思,就会看到孩子慢慢的从最初软弱的状态变得坚强自信起来。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平和地接纳孩子的小小脾气。
也许我们的童年过的并不如意,但也长大了,看上去还挺好的。但是我们知道自己小时候最渴望什么,内心最害怕什么。
今天,曾经的那个小孩成为了父母。
那我们就有责任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我们都要更努力,为孩子,也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