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75664
精华: 0
发帖: 1162
威望: 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833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277(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9-14
最后登录: 2022-08-22
楼主  发表于: 2017-08-25 17:47

 申论范文精选:道德和法律,究竟谁撞了谁

愚愚学园www.SciFans.net温馨提示:2018年国考即将到来,在复习申论阅读申论范文的过程中,不仅要去剖析期间的观点,更要让它成为你思路的一个引导,使你形成行云流水的写作思绪。公网建议考生:可以从模仿开始,由背诵、模仿优秀文章入手,多看、多读、多学。长此以往,自然而然融会贯通,名言信手拈来、对策有理有据、分析鞭辟入里,便会顺理成章的成为自己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久而久之,申论文章这一大难点,轻而易举就能攻克。为此,公网定期推荐精挑细选的优秀申论范文,供考生背诵学习参考。


道德和法律,究竟谁撞了谁

  现行法律虽无法超拔于社会习俗存在,但法律对于引导甚至重塑社会文明、道德规范,是能助一臂之力的

  最近,这样的事件发生多起:老人倒地无人扶,旁边是一群保持安全距离围观的路人,有人想伸手搀扶,又有人出言阻止

  无数人在发问,我们的社会道德怎么了?

  对社会道德滑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将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视为众矢之的。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判决的模棱两可至今仍为人诟病。彭宇案判决书使用了从常理分析、更符合实际的做法、与情理相悖之类的措辞,来判断彭宇之责;而许云鹤案则在证据不足的情形下,用了必然、定然等主观判断,来做过错推定。

  当真相扑朔迷离的时候,局外人妄断是非都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被告真的撞倒老人却不肯承认,还要编造动听的助人为乐借口,是极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如果老人没有被撞却强诬被告,同样极不诚信,更在媒体与网络的放大效应下,对社会向善之心造成极大伤害。

  值得分析的是,为什么法律会有从常理分析得到必然、定然的推断?常理不正是社会道德现状的反映吗?

  法官眼中的常理是,如果不是你撞的老人,自然不用扶,更不用送去就医。可悲的是,我们在现实中的感受,确乎如此--活雷锋,毕竟不是社会的常态。而同样的事情,倘若发生在一些文明程度高的国家,路遇病患或需要帮助的人,几乎总有人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或许,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后顾之忧,不会有不是你撞的你就不必扶的常理--就像新加坡的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

  那么,法律和道德,究竟是谁把谁给撞了?这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难以定夺。事实上,社会秩序本来就遵循着一个从习惯到习俗、从习俗到惯例、从惯例到法律制度的发展过程。

  不过,现行法律虽无法超拔于社会习俗存在,但法律对于引导甚至重塑社会文明、道德规范,并不一定存在冲突。比如,倘若法官能坚持不受舆论干扰,坚持谁主张,谁举证以及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等司法原则,而不是轻率地推出一个证据模糊、是非含混的判决,那么,恐怕给社会道德走向带来的负面效应要轻得多。

  如果更进一步,在社会道德摇摇欲坠的时候,请法律出手援救呢?曾经从戴安娜车祸中获悉,英国设有见死不救罪:如果没有对涉险人士予以协助,就会面临法律惩罚。为了匡扶社会道德与正义,立法能否助一臂之力?如果见义勇为有奖,而见死不救可能涉嫌犯罪,那么,被摔倒的社会道德或能有被扶起的可能。

  依靠法律拯救道德,确实不得已。法律只是扶助道德之一途,在经济急剧增长、城市不断扩张中,曾经倚仗熟人社会道德压力来规制行为的文化传统,正岌岌可危,在情感约束越来越少的陌生人社会里重建道德规范,我们还任重道远

  以上为公网每日甄选优秀申论范文道德和法律,究竟谁撞了谁的完整内容,希望对考生复习申论带来深刻的借鉴意义,对其提升申论写作水平能有切实的帮助效应。

  对报考充满疑惑?复习没有头绪?重点难点内容迟迟难以攻克?《国家公录用标准教材》是目前市面上最智能、权威以及全面的备考复习资料。资料内容严格按照各省份公务员录用考试学科的要求,并结合实际需要编写,结构严谨,全套资料既有行测、申论内部资料,还有报考指导手册,历年真题和实用文具等,是帮生们成功上岸的最佳助手!更多详情点击此处了解。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