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院长
UID: 118305
精华: 0
发帖: 502
威望: 5 点
积分转换
愚愚币: 121 YYB
在线充值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3
最后登录: 2019-11-2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8 09:20

 辞职二战,初试436分学长为你规划考研

摘要:过来人的经验可以让你在考研的路上少走弯路,这位学长还友情提醒,看经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者的背景和基础,不然没有参考意义,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自我介绍
    
      答题之前简单自我介绍,让你们看我的帖子之前对我有个了解。对了,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建议:今后阅读任何考研经验帖,请不要脱离作者的背景和基础!
    
      2014年1月第一次考研没成功,毕业参加工作了。2015年7月份工作辞职,工作辞职,回学校准备第二次考研。(很不喜欢二战这个词啊,说的很夸张啊,考研没这么恐怖的。我第一次复习期间追剧咱们结婚吧,第二次追琅琊榜....当然,这是我自控力差的表现,一直在改!)
    
      2015年12月27日考完,2016年3月,初试第一、复试均第一录取。2015.7-2015.12用了5个月的时间二战,终于离开了不喜欢的工科某专业,跨考到经济学类专业。
    
      成绩总分436分,英语一84,政治80,数学三132,专业课140.(当然我复习从来没想过这个成绩,只是想着考个稳一点的初试分数就好)
    
      总体基础:工作一年,再好的基础也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方法和考研模式有过经验。英语基础:英语4级520,英语6级470,考研期间考了英语6级425......心塞。政治基础:和多数人一样,不敢说政治有基础。从头开始,但学得最轻松。数学基础:太菜,2014年考研110分,大学的高数和线代基本60-70飘过,复习的最痛苦。专业课基础:跨专业并没基础,但有兴趣且题目风格合适,复习比较轻松。认识自己:对我个人而言,最难的是数学怎么做到高分,做到这点,考上就比较没问题。
    
      因为我自己基础还可以,所以复习都是6个月。但写给多数考生,我还是认为以1年12个月为单位最合适。
    
      当然,复习时间更多是更好的,我不相信战线太长,后期会疲劳这种鬼话。如果出现这种问题,就是你没做好规划,把前期的复习,当成了熬夜冲刺。另外,我也极其反对冲刺,我认为复习要全程作息规律,心态平稳,不应该出现冲刺、熬夜等不规律行为。
    
      备注:以下规划进度为个人大致建议,不会十分细致。把握好大的进度,心态才不会慌。至于具体复习进度,每个人要结合目标和基础适当调整。
    
      【政治】
    
      【政治目录】
    
      学科特点简介
    
      备考资料建议
    
      时间规划及方法
    
      复习方法与技巧
    
      1、考研政治学科特点分析:从应试的角度,考研政治是一门不能花费太多时间复习的科目。考研整体复习的时间分配要严格根据学科分值安排。政治和英语都是只有100分的科目,而且一般分数差距分数差距都不会超过10分。所以,我对多数人的建议是:先保证两门150分专业课(含数学)复习好了,再追求政治的高分。
    
      题型分布:选择题(50分)+简单题(50分);其中选择题分析:单选(16题共16分)+多选(17题共34分),简单题5题均10分。
    
      得分策略规划(供参考)
    
      目标60分:单选10分,多选22分,简答28分
    
      目标70分:单选13分,多选24分,简答33分
    
      目标80分:单选14分,多选28分,简答38分
    
      评价:
    
      12月份之前最能拉开差距的是选择题。但到了12月份,选择题都差不多定型了。就好比英语阅读,最后一个月改变不了多少,只能保持手感。12月份真正能通过认真准备去有把握的提高得分的其实是简答题!12月份之前,选择题才是这门课的全部复习任务,只要复习选择题!!!
    
      个人心得:
    
      政治选择题知识点无穷多,全部记忆不现实。少数同学会反复看大纲解析(600页左右,字体又很小,密密麻麻),内容当然最全,但是效率最低。这样的复习方法,我认为只适合少数文科学生。对于我自己,以及多数理工科学生是无法接受看那本厚厚的大纲解析的。
    
      因此,个人推荐的选择题复习组合只需要:肖1000题+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具体使用方法下文有。
    
      关键点:努力把知识体系化!!!选择题知识点是个无底洞,不要陷入题海战术。要通过做题,去建立一门课大致知识体系。以史纲为例,我在给17级讲解肖8选择题时,就指导大家如何以历史时间轴的顺序,对这门课建立框架。然后重点理解关键的时间节点(如1840年、1911年、1919年、1937年、1945年、1949年、1956年、1978年),这样就可以拿下90%的史纲选择题。17级很多学生给我的反馈也表明这个方法的效果很好,因此强烈推荐。
    
      进入12月份以后,复习重点为什么不再是选择题?
    
      单选题的知识点一般都会被各大机构预测卷覆盖,所以多数人考前刷几套题就能拿到10分以上;多选题则能覆盖大约11题约22分。而选择题再往上提高得分,一是要投入大量时间去从四门课不断积累琐碎的知识点,大海捞针型;二是考场手感很关键,特别是多选题的时事新闻类题型有大约8分不可能复习到原原本本的知识点,得分偶然性较大。因此,提高选择题的分数,适合于那些其他科目复习很充分,希望再拔尖的同学。多数人,如果只是想考个60~70的分数,只要走常规复习路线即可。
    
      为什么12月份最有把握拉开差距的是简答题?
    
      因为很多人没有用心的备考简答题!你要做的只是考前半个月,每天多花1-2小时研究简答题的答题模式。根据我所了解,大多数人的简答题是寄希望于考前半个月的肖4+任4等预测卷。确实只要把两个4套题背下来,就能拿个平均分30分左右。这种简单的死记硬背的方式,是缺乏逻辑支撑,无法形成答题模式的。因为我把某4套卷的毛概简答题答案到百度一搜,发现其只是把习大大的讲话内容直接整段当答案。显然,这种答案写上去一定是正确的,要给及格分,但必然不是考场高分。
    
      建议:资料仍是用这些卷,但要自己加工整理。每道题选取要点,分点归类,形成固定的答题模式。篇幅所限,具体的操作例子,后续文章仍会继续更新推出。此文暂时讲方,希望大家能有所体会。
    
      2、政治复习用书及工具(以下时间进度为个人复习进度,基础差的可以提前开始)
    
      辅导书:
    
      前期(10-11月底):
    
      1.肖秀荣1000题
    
      2.风中劲草核心考点(是知识点手册,非习题)
    
      3.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工具书,也可以用大纲解析替代,只当字典不要细看要看也是快速扫描,不要试图记忆!!!)
    
      后期(12月):
    
      肖秀荣8套卷
    
      肖秀荣4套卷
    
      肖秀荣形势与政策
    
      新东方预测20题(徐涛主编)
    
      关于厚厚的大纲解析(红宝书),建议只买一本作为字典备查,不用去全部看。因为那本书真的太厚太全了,我舍不得花那么多时间把它看完。何况,只是看一遍啥也记不住的,相信我!看两遍,三遍?有这速度和时间估计是大神,估计是不需要来看帖子的。
    
      其他工具和资料:
    
      口袋题库app:如果你零散时间想学习政治,晚上可睡前刷题。我自己没有的,我要睡觉....
    
      百度云盘:可根据需要购买一些冲刺材料和视频,一般以网盘的形式下载存储。
    
      微博:推荐**************肖秀荣,实力派名师。
    
      说明:除非自我控制能力极强,否则最佳的学习方法仍是断网!以上方式请自行取舍。
    
      3、复习时间规划和进度
    
      个体复习进度不一样,我只说明我自己的规划,供参考。
    
      10.01-10.20(事后感觉这个过程意义不大,合上书全忘记看过啥了)
    
      较快刷一遍知识点精讲精炼,做书上的课后题(不多的)。目的是大脑中建立简单框架。
    
      10.21-11.20(非常有用)
    
      肖秀荣1000题刷了两遍
    
      操作方法:看一章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做一章1000题、对完答案再看一遍考点
    
      11.20-12.20
    
      开始做冲刺卷选择题+各种自己网搜的资料,开始**************准确率。肖8每套保持在38分上下,最低35,最高44分。
    
      12.01-12.10
    
      开始看徐涛20题(我只是买朱伟的英语作文小黄书,朱伟老师推荐,我就顺手买了),没想到感觉此书极好,按专题归纳,结合热点。确实可以覆盖全部答题,考题知识点基本覆盖。当然,缺点就是太多了背不下来,政治只求过线的同学完全不需要买!
    
      12.10-12.20
    
      复习1000题错题,肖8错题,并整理徐涛20题的框架(要自己加工整理).肖四出来后,一天做掉选择题,基本40左右,并重点整理解答题框架(加工整理肖4简答题,肖4所有简答题我刚好用一张A4纸正反两面分点整理完,原版答案很啰嗦的)。
    
      关键:
    
      我个人复习简答题,不在于背下肖4原文。没必要,那不是标准答案。但是,我可以默写出每道题的框架。这种体系化的记忆更可靠。
    
      举例: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
    
      答案4个要点:a,创新驱动战略;b,城乡一体化c,工、农、信、城四化同步发展道路;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原文答案好长一段话至少150字,然而挖出核心就是以上30个字左右,其余上了考场,先写关键句,再根据印象多写几句或者可以抄题干材料。)
    
      4、复习方法与技巧
    
      第一遍:
    
      (1)快速看一章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后来我觉得这本比精讲精练效果更好)
    
      (2)做1000题,并认真看答案解析
    
      (3)做完题目再看一遍本章核心考点
    
      说明:
    
      在进行(1)步骤,你会感觉痛苦,没有收获,还会犯困;
    
      在进行(2)步骤,你会感觉明明看过书了,怎么多数都不会。
    
      再进入(3)步骤,你应该这样感觉:这本核心考点原来几乎每道题的考点都有覆盖啊,还是重点黑体标注!我之前看书眼瞎吗,怎么没记住?有这种感觉就对了,这个过程你的记忆牢固程度很深,所以我靠这个方法,基本上第一遍错的大部分记住了,对的其实反而下一次可能错。
    
      其中,缺乏(3)将十分不利于巩固薄弱的知识点。
    
      上述过程,每天总计投入2h左右。
    
      第二遍:争取15天再刷一遍1000题,重点是错题。然后再穿插看一遍风中劲草核心考点。
    
      这样两遍下来,考试选择题应该能拿到32分,记忆力不错的人应该能拿到35分及更高。其余部分就是简答题了,简答题的复习资料其实跟大家一样就是肖秀荣4套题,额外自己买的徐涛预测20题。关键是对以上两份资料的简答题做了归纳和要点整理,每道题分要点表述。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但效果个人认为显著。这样考场上,清晰的分点,全面的逻辑,老师会给你打出一个高于平均分的不错分数,比如拿个36分左右。这样合计大约政治能拿下70分左右了。
    
      以上,就是学长的政治复习经验了(学长16级考研政治80分),希望这篇帖子对更多新一届的考研党有所帮助~
    
      【英语】(英语一84分)
    
      【英语目录】
    
      考研英语科目分析
    
      备考书籍推荐
    
      时间规划及方法
    
      总体复习经验分享
    
      1、考研英语科目析
    
      从应试的角度,考研英语与政治一样,是一门不能花费太多时间企图追求高分的科目。因为复习的时间分配要严格根据学科分值安排。所以我对英语的建议同之前政治的帖子一样,前提是保证150分的专业课复习好了,再考虑英语高分。反之,英语应该以过线为目标,我自己一开始定的目标就是英语一过60分的单科线,最后考出84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16年英语一卷子难度下降明显;二、找准提分点,在作文上突破成功。在卷子难度整体下降的情况下,大家阅读的成绩差不多,作文的成绩就变得很重要。我自己整理的模板框架,考场迅速完成了作文写作,既保证作文模块高分,又为其他题型留足时间作答。
    
      题型分布:(英语一)
    
      完型10分
    
      阅读40分
    
      新题型10分
    
      翻译10分
    
      小作文10分
    
      大作文20分
    
      制定得分目标(供参考)
    
      目标50分:完型3分,阅读24分,新题型4分,翻译4分,作文15分。
    
      目标60分:完型4分,阅读28分,新题型6分,翻译4分,作文18分.
    
      目标70分:完型5分,阅读30分,新题型8分,翻译5分,作文22分。
    
      高于70分=天赋+运气+手感!
    
      此处特指英语一,英语二的难度较英语一下降不少。如果以分数直观统计,往年情况大概是,英语一加上10分,大约就是英语二的得分。但是,近两年英语二似乎有变难的趋势,考英语二的同学仍应该注意难度变化。平时可以都以英语一的资料复习,只需要作文模块注意调整就可以。
    
      2、英语复习用书及工具
    
      辅导书及针对题型:
    
      1.所有题型必备:英语真题(淘宝最畅销的黄皮书)
    
      2.单词:新东方乱序单词书、恋练有词视频课程
    
      3.作文:何凯文英语写作高分攻略或买高分考生的作文资料(我真的不是特指我,网上很多)
    
      辅导资料注意点:
    
      切忌贪多嚼不烂!前面提到过,多数考生英语要以过线为目标,故资料重在吃透单词+真题。考研党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觉得英语太难,赶紧买了各种资料,结果失去针对性,事倍功半。
    
      3、复习时间规划和进度
    
      以下英语复习的时间规划,仅供参考,大家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目标适当调整。
    
      7月1日-8月30日
    
      【投入】每天的晚上花了2个小时看恋练有词的视频,总计看了两遍。白天花半小时背单词。
    
      【产出】看视频将重点内容归纳整理了一本笔记,主要是单词的归类。
    
      【原因】考研英语一单词量巨大,单词基础不牢,去做阅读、新题型、翻译等题目基本上是浪费真题。锻炼不到思维,时间都浪费在认识和学习词汇了。这段时间我自己没做真题,因为觉得9月开始做自己来得及。但对大家而言,可以在背单词期间做2000年之前的真题,而2000年之后的真题留在背好单词之后用。前者用来学单词打基础,后者用来练阅读学思维。
    
      9月1日-9月30日
    
      【投入】做第一遍真题,两天做一年的真题,只做阅读和新题型。第一天把阅读新题型做完,并改出分数,做简要错题分析。第二天,做详细错题分析,单词摘抄。把不认识的生词都抄下来,并背诵。这样大约一个月可以过完第一遍真题(2001年之后的15套)
    
      【产出】历年真题的短语、单词等重点笔记整理,一套真题用1张A4纸,大约15张。
    
      【原因】真题的词汇、短语、句型,确实变化不大,必须牢牢掌握!
    
      10月1容-11月10日
    
      【投入】做第二遍真题,每3天一套题。第1天:用90分钟,做阅读和新题型,有空顺便做一年完型,并做简要错题分析。第2天:挑2-3篇阅读,做全文翻译,并背诵一篇。第3天,将三篇都熟读,达到接近能背诵的状态。到了后期,量有所减少,基本上只翻译一篇或不翻译,只大声朗读。
    
      【产出】加强阅读选项的分析能力,培养真题文章的语感,词汇、短语的辨析能力。
    
      【原因】这期间我翻译和背诵范文这一做法,属于比较少见的做法。并不是说一定效果特别好,而是我当时遇到瓶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11月10日-12月20日
    
      【投入】准备作文为主,保持每天用60分钟做阅读。重点在于开始了作文的复习。前10天背诵王江涛作文,谁背谁知道,反正我最后认输,没那个超强记忆力。11月20号开始学习何凯文作文,收获很大。用了20天左右,根据何凯文对作文的归类,结合自己的观点。将作文归为5大类,到处找好的句子,写出5篇模板,以及一些评价事物好坏的好句。12月15号左右开始拿模板去训练真题,训练了3年真题的3篇作文并反复修改。作文开始成为自己最有把握的题型,复习差不多结束。
    
      【产出】作文模板5篇,句型若干。(机缘巧合,文章放到知乎后,英语作文超过数学笔记成为最受知乎粉丝欢迎的资料。第一次发现知识就是财富嘿嘿)
    
      【原因】个人认为,11月下旬开始,阅读进入定型(放弃治疗)阶段。意思是说,最后一个月,英语阅读我只寄希望于保持手感,平稳发挥,而不再奢求突飞猛进,提高七八分。
    
      相反,我认为后期最有能通过短时间(一个月)刻意训练实现大幅提高分数的题型是作文。其原因我在其他文章写过,大概就两点。第一,阅读,你花了几个月都提高不了的瓶颈,不要侥幸认为最后一个月会顿悟。第二,作文,绝大多数人一直在逃避,没有花心思去准备过。然而考场作文得分却很容易拉开差距。以上观点有部分人不认可,但我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所以就敢写出来。希望大家后期加强作文的训练,整理出自己的写作框架(大家称之为模板)。
    
      4、总体复习策略
    
      最低目标:建议大家以过线为目标,拉分更多依靠数学和专业课。
    
      最高目标:比如70分、80分,毕竟梦想还是要有的。
    
      总体策略:
    
      长期重点:单词+长难句+阅读
    
      短期重点(后期):作文模板
    
      单词:单词是一定要好好掌握的。看到这篇文章,如果距离初试还有6个月以上,就十分建议去看朱伟的恋练有词视频。再结合单词书,把单词牢牢掌握好!如果时间仓促,比如只有5个月不到,那就重点抓真题的单词,务必做到阅读的单词95%都认识,最好是熟悉记忆。
    
      阅读:至少做两遍,本人翻译背诵了约10篇的真题文章。阅读这一块是我自己的弱项,没有太多心得。主要仍然是反复做真题,比较选项之间的差异,培养自己的做题思路。10月之后,有时间可以看看新东方唐迟的阅读视频~
    
      新题型:英语二新题型较为简单,大家按照常规思路阅读即可。重点说英语一,务必不要去全文阅读,一是时间不够,二是亲身经历表明,真的是读不懂。新题型的阅读难度和长度比普通阅读又高出一个层次。其考察核心在于考察段落连贯性。因此,学会几个技巧,同意复现代词的指代内容连词衔接等,足以通过段落首句末句、空格处前后句推出答案。详情推荐看:新东方新题型李玉技老师的视频。
    
      完型和翻译:各占10分,鸡肋部分。完型看运气,我基本没复习。翻译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已经不断翻译文章了,不需要单独训练。个人觉得这两块提高空间太小,有限的复习时间,我选择花在数学、专业课等更有效的地方!
    
      作文:结合何凯文、朱伟的作文书,对真题作文类型进行归类。大致4-6类,自己更改其中的句子,形成自己的模板。然后进行真题套入训练,上考场更换主题词即可写出。
    
      【数学】(16年数三132,学长智商极限分数了)
    
      【数学目录】
    
      学科特点简介
    
      备考资料建议
    
      时间规划及方法
    
      总体复习策略
    
      1、考研数学学科特点分析
    
      数学,是考研三门公共课中难度波动对考场发挥影响最大的科目!
    
      因此,一定要以高于真题的要求去训练自己,才能在考场应对自如。笔者参加过两次考研数学的考试,分别时2014年1月4日和2015年12月25日的两次。中间工作了一年,故不是连续二战的同学,第二次考研也并没有太多基础还记得住。恰好,这两次考研数学,是近五年平均分最低的两次(难度最高)。其中2016年最难,2014年其次。而笔者错过的2015年,则是难度极其低的一次,平均分仅低于2012年。
    
      考试难度分析:一般来说平均分在75以上,则多数同学觉得较简单,平均分低于70,则多数同学感觉较难,考场做题比较难受。2016年平均分62.49,2017年平均分估计再次达到80分。所以同学们可以自己对比下数学难度的波动对数学得分的影响。特别是近6年,学长好悲剧,考的分别是14年和16年。
    
      题型分布:客观题56分,解答题94分。高数占比最大,线代和概率论大约相等。数学复习的方法:大量刷题+总结规律=建立知识体系,总结常考题型及解法
    
      2、数学复习用书及工具辅导书:
    
      数学复习全书(李正元、范培华)
    
      张宇真题大全解(1987-2015)
    
      张宇冲刺8套卷(非必须)
    
      全真模拟400题(非必须)
    
      冲刺5套卷(高教版)
    
      备注:真题建议买两个版本,可以再买一本李永乐王式安出的10年真题解析。因为不同版本方法不同,对一题多解、开阔思路很有帮助。
    
      关于数学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1)切忌贪多嚼不烂!这个法则其实几乎对所有的学习资料适用,但每年同样有很多研友买遍市面上的权威资料、押题等等,以为买来,就是掌握了。第一个问题,你能做得完这么多资料吗?第二个问题,就算你能做完一遍,你觉得你记住了或者掌握了多少?认识到这一点很关键,因为我第一次复习,就买了全书、660题、线代讲义、概率论讲义等很多资料,勉强看完一遍了。后来发现没法形成知识体系,只是做一遍脑子里留不下印象。其实反思起来,当时陷入了题海战术。一直自认为很多年来是善于考试学生,没想到自己也会犯这种错误。可以大致推测,有很多同学也走了相同的弯路。
    
      (2)反复多遍,才能真正吃透一本习题!以自己第二次复习为例,数学资料很少,打基础就一本复习全书,这次我不是看一遍。我看了2遍完整的,又过了一遍重点题型,并归纳成笔记,也就是所谓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开始去做真题、模拟题等成套习题。
    
      (3)真题最重要,模拟题是必要模拟,绝不是为了押题!我还是一句话,那些不踏实复习,指望后期靠机构押题的,都是缴纳低智商税,肥了某些商家的钱袋子,却对自己的前途无济于事!为什么呢?因为数学本来每年题型变化就不大,但只要变化一些条件,不会做的人遇到相似度很高的题目还是做不出来。解决方法是自己反复做真题、总结真题套路、思维、解法,而不是指望押题!考研科目中,能指望押题的只有政治解答题!
    
      3、复习时间规划和进度
    
      个人7月份开始复习考研,7、8月份全天只复习数学(因为数学最差,找到自己木桶的最短板在这里。)。当然每个人学习方法不同,很多人不适应全天学习一门课的方式。请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此外,我这里敢这样安排,是我对自己的政治和专业课比较有把握,其他同学不建议这样做。要尽早复习数学、专业课这两门150分的科目!
    
      主要时间进度:
    
      7月1日-9月1日
    
      【投入】全天8小时左右都做数学复习全书,数学全书很详细的做了一遍(每一题)
    
      【产出】复习全书完整做了一遍,相当于把高数、线代、概率论三门课都看完一遍。这样基础就算找回来了。
    
      【原因及建议】数学量最大,是一个考研复习的大工程,另一个是英语单词!所以必须先看完一遍才安心,有的人会选择看教材。但在我的文章和观点里,是极其反对看教材的。我身边也没一个人是复习教材打基础的,最多只是买来放着当参考书,哪个定理证明不懂就去查阅教材。原因两点。第一,教材太基础,习题的难度和考研不匹配。第二,教材侧重于理论证明,而考研侧重于理论应用的题型。看教材的时间,不如拿来多看一遍全书,我认为效果一定更好!考研数学复习全书,是多位考研名师多年总结、修订的针对考研数学的复习用书。而教材是全国大学生的高等数学的基础教学用书。大家看一下,都知道根据用途编制的资料,哪个更适用考研。
    
      9月1日-10月1日
    
      【投入】每天用半天时间,4个小时左右。数学全书较为详细做了第二遍(放弃部分怪题偏题)
    
      【产出】有了第一遍的基础,第二遍速度提高,一个月时间过完第二遍。第二遍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做过的知识点和题型,留下更深的印象。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易错、经典的题型,进行简单的整理归纳。
    
      10月1日-10月20日
    
      【投入】当时我纠结过要不要直接先做真题,以后再过第三遍的全书。事实证明,看第三遍全书并整理笔记十分有帮助!后来决定趁热打铁,把全书的经典题型、知识要点整理成笔记。于是花了20天,将每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在A4纸。
    
      【产出】总结出自己的数学笔记,这样之后优先复习自己的笔记,其次才是看全书。有利于节约时间,并强化自己的知识体系,大脑中会比较清晰的回忆出某个知识点。
    
      10月21日-11月3日
    
      【投入】每天下午做一套真题(近15年真题,每天一套),并修改,整理关键点
    
      【产出】没啥特别的,就是做完了十五年真题,对照自己的笔记标注完善一下。
    
      11月4日-11月25日
    
      【投入】没有直接做第二遍真题,避免靠印象写出答案。先做了张宇8套卷+经典400题,部分难题放弃,感觉都太难,甚至看着答案做。做这两本模拟题纯粹是为了锻炼考场面对难题的心态和适应性。并不指望对知识有太多提高,因为确实偏难怪!
    
      【产出】大受打击,之前做真题的自信全没了。又可以安安心心冷静复习了!
    
      11月26日-12月6日
    
      【投入】真题87年-2000年,每天2套,因为早期的卷子题量少,做起来不需要三个小时。【产出】没特别的,就是把早期的真题经典的题型也抄到笔记上。
    
      12月6日-12月22日
    
      【投入】近10年真题第二遍,并穿插做了高教版的冲刺5套卷模拟题。最后考前挑选了近两年的真题做一遍,算是回归真题。
    
      【产出】上述期间,始终在每次批改答案的时候完善自己的笔记。因此最后所形成的专题数学笔记达到350页,高数155页,线代和概率论加起来180页。主要是对经典例题及真题的归纳、解法汇总,意在帮助建立知识体系,对考前知识点复习挺有用处。
    
      以上时间进度靠回忆写的,不保证完全准确,供大致参考。
    
      4、总体复习策略核心:
    
      大量的刷题+必要的归纳
    
      两个过程缺一不可,数学是不断解题的考试,而且题型都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大量做题,才能找到解题的感觉。没有足够的做题,不可能总结出有用的归类。就算拿着最好的笔记直接看,也没有意义。因为这不是语文考试。但是,只是刷题的话,当考试简单(例如15年)时可能高分。一旦考试难度加大,则会考场懵逼,无所适从。举个例子,我有个研友15年一战考清华数学三150分(后因专业课没录取)。二战数学仍只是刷刷题,16年二战数学三成绩降到120分(难度变化对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总结题型和知识点,才能在面对难题的时候思路清晰,找到隐藏的解题突破口。
    
      复习方法:
    
      考研数学不像其他科目有太多技巧可言,主要还是踏踏实实做题,打好基础。将几点心得写出来供参考。
    
      做题过程,要按照考场规范草稿,规范解答,数学答题文字不用太多。
    
      做题过程要尽量自己思考,同时要想办法列举每道题的不同解法。这个过程可以多和研友交流,看看解法是否一样,各取所长十分有用。尤其真题,可以考虑买张宇+李永乐两个版本的真题,不同解让你豁然开朗获益匪浅。
    
      每一门课要形成知识体系,扩充自己的笔记,总结经典题型。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如果能对整本书的知识主干在形成体系,那么考试分数不会太低。(www.SciFans.com)
分享:

愚愚学园属于纯学术、非经营性专业网站,无任何商业性质,大家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交流讨论。

如有涉侵犯著作权人的版权等信息,请及时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谢谢。